《蘇州日報》警方紅綠燈專版
刊發文章
《揭秘“截流管控”背后的交管智慧
“短時等待”只為“全局有序”》
早晚高峰期間,在經過車多緩行的路口時,您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惑:“明明前方排隊很長,綠燈時間為什么不可以多一點,旁邊的車道空蕩蕩的,為什么綠燈亮那么久?”今天我們就來揭秘這個“紅綠燈時間”背后的秘密。有車的方向綠燈時間短,沒車的方向綠燈時間長,并不一定是紅綠燈有故障或是時間設置不合理。在部分區域或路段,由于路況實際需要,交警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控制匯入某一區域的機動車流量,以達到緩解該區域內交通擁堵、提升通行效率的目的,這種措施在交管領域中有一個專用名詞叫做“截流”。
截流原因
早晚高峰期間,受機動車流量超飽和、道路施工、交通事故、學生上下學等因素影響,某些區域或路段易出現短時擁堵,此時若讓大量機動車流繼續匯入擁堵區域,車輛會在下游堆積至各個路口,導致路口車流出現“打結”,最終引發區域路網“癱瘓”。
截流管控的核心在于運用“短時等待”換取“全局有序”的交通治理智慧。通過實施“外截內疏”的精準調控策略,交警部門可對進入核心區域的機動車流量進行科學管控,同時對內部駛出車流進行有序疏導。這種雙向調節機制有效避免了因局部擁堵引發的“多米諾效應”,防止區域路網陷入癱瘓狀態。在實際應用中,該措施通過智能信號燈調控、可變車道管理等多元技術手段,動態平衡車流分布。既保障了主干道的通行效率,又維護了區域交通的整體穩定性,充分體現了現代交通管理“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治理理念。
截流方式
遠端分流:在距離核心區域較遠的路口、路段,通過交安設施進行物理限流和引導,并利用線上導航軟件和線下路面誘導屏發布出行提示和繞行指引。
信號管控:通過縮短匯入核心區域方向的綠燈時間,減慢機動車流匯入速度。以直行方向為例,在截流時,直行方向綠燈時長縮短,而其余方向綠燈時長延長。直行方向會出現排隊長度較長現象,其余方向則出現“綠燈空放”現象。
可變車道:通過調整路口可變車道功能,減少可供通行的車道資源,以控制匯入核心區的流量,此時截流方向會出現排隊長度較長現象,而非截流方向則可能出現“車道空置”現象。
成功案例
蘇州工業園區交警為緩解學校周邊交通擁堵,園區交警從區域整體最優的管理角度出發,以景城學校為中心,采用“外截內疏”的控制策略,從遠端將星湖街—蘇虹路北進口可變車道設置為左轉進行截流,從近端對星湖街—九華路西直行和萬盛街—九華路東直行進行截流管控,同時對從學校周邊向外駛出的機動車流進行綠波放行,加快核心區域車流消散速度,緩解區域交通擁堵。
高地聯動—星塘街(東沙湖路—蘇虹路)。為緩解星塘街(東沙湖路—蘇虹路)段早高峰期間路段溢出現狀,提升路口通行秩序及通行效率,園區交警采取“紅波截流加綠波疏導”的控制策略,通過縮短星塘街—東沙湖路南直行、星塘街—東沈滸路南直行以及星塘街—白塘路西左轉綠燈時間,減緩機動車輛駛入星塘街(白塘路—蘇虹路)段的速度,同時增大星塘街—蘇虹路南向北直行綠燈時間,并對星塘街(東沈滸路—蘇虹路)段進行綠波疏導,加速車流駛出。
在路口遇到“截流”管控時,短暫的等待并非簡單的交通限制,而是為前方道路“清淤”爭取寶貴時間。這種科學調控方式通過合理控制車流匯入,避免因局部擁堵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實現整體路網通行效率的最大化。實踐表明,以短時等待換取全局暢通的策略,其效果遠優于單方向的突擊放行。作為交通參與者,我們應積極配合“截流”管理:首先,嚴格遵守紅綠燈指示和現場引導,做到不搶燈、不搶行;其次,可充分利用各類導航軟件實時獲取路況信息,主動避開擁堵路段,選擇最優出行路線。這種“智慧出行”方式不僅能提升個人通行效率,更能為城市交通系統的順暢運行貢獻力量。
往期內容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