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鞏留縣最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
近年來,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以推進“書香城市”建設為抓手,助力鞏留打造文化惠民工程。全國首創的“石榴籽書屋”、覆蓋城鄉的閱讀服務體系、智慧圖書館等項目落地生根,成為鞏留文化新地標。
7月7日,走進鞏留暨陽中學的“石榴籽書屋”建設項目現場,工人正各司其職,有的忙著測量放線確定書架位置,有的在搭建書屋的基礎框架。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張家港市始終把“石榴籽書屋”作為文化潤疆的重要抓手,從校園到社區、從鄉村到街道,一步步在鞏留大地播撒書香的種子。隨著暨陽中學項目的啟動,“石榴籽書屋”將讓更多邊疆孩子在家門口觸摸到知識的溫度。這座書屋將成為援疆工作組在鞏留打造的又一個 “精神糧倉”。
援疆干部余繼峰:“鞏留暨陽中學‘石榴籽’書屋圖書館是援疆工作組今年打造的重點援疆項目之一,總投入近300萬元,總面積600平米,預計今年8月就能投入使用。建成后將成為一個集閱讀、休閑、文化交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圖書館。”
鞏留蝶湖景區石榴籽書屋,是全國首個以民族團結為主題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館內不僅設施配套先進,還定期開展各類讀書分享會、講堂等文化活動。近年來,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深耕文化惠民領域,在鞏留先后建設了全國首創的“石榴籽書屋”,全域覆蓋的閱讀服務體系、智慧圖書館等創新項目也相繼落地。同時,持續擴大 “石榴籽書屋” 覆蓋率,以連點成線、以點帶面的理念,增設群眾身邊的閱讀陣地,開展多樣閱讀推廣活動,營造 “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 的氛圍。
居民葉力那提·艾力木拉提:“周末和寒暑假,我和同學都會來這里看書。這里的書種類特別多,環境也特別好。”
游客阿熱阿依·別克布力:“我們來鞏留旅游,到蝶湖游玩時看到這個書屋,就進來參觀了一下。累的時候可以過來休息一會兒,看看書,確實很方便。”
五年來,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累計為鞏留縣圖書館捐贈圖書超5.6萬冊,涵蓋文學、科普、歷史等多個領域,極大豐富了館藏資源,滿足了各族群眾的閱讀需求。如今,“石榴籽”書屋成為鞏留縣文化建設的靚麗名片,更成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窗口。
鞏留縣圖書館館長王丹丹:“目前,鞏留已經有103座‘石榴籽’書屋。這些年,援疆工作組每年都會定期定量給書屋捐贈圖書,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潤疆是系統工程,陣地載體是關鍵支撐。今年,江蘇援伊·蘇州(張家港)工作組總投資500萬元的鞏留縣科技館的開放,讓各族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感受科技魅力、提升科學素養。同時,啟動“蘇韻伊情·文化振興”活動,培養鄉村文藝骨干,組織鄉鎮大巴扎巡演,構建“送文化”與“種文化”并重的公益新范式,緊扣群眾需求,策劃“蘇韻伊情·張鞏之聲”歌手大賽、萌娃熱舞PK賽等20余場活動,吸引逾500人參賽,線上線下惠及群眾超10萬人次,提升了群眾的參與度與獲得感。在“蘇韻伊情·千鳶尋夢”風箏節上,張家港非遺沙洲哨口板式風箏翱翔鞏留天際,成為兩地文化交融互鑒、增進認同的見證。通過“石榴籽一家親”研學、“共讀一本書”等主題活動,及“同上一堂課”云課堂等創新活動,推動全民閱讀資源共享,促進兩地青少年在空間、文化、心理層面全方位融合。
援疆干部余繼峰:“工作組傾力打造文化潤疆‘石榴籽’品牌,投入1.3億元援疆資金,大力實施‘文化浸潤’‘維鷹伴飛’‘陣地鑄基’等工程,致力于在鞏留鋪設一條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道路。接下來,我們將加快推進‘石榴籽’書屋、陳誠紀念館等重點文化項目的建設,通過一陣地一主題、一陣地一風景、一陣地一故事,進一步推進文化交融、增進文化認同,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融媒記者:買吾吉旦
鞏留零距離鞏留好地方
舉報(投稿)郵箱
3211156009@qq.com
投稿電話
0999-5620506
舉報電話
0999-5628232
●編輯 張 靜
●責編 王 敏 朱 婷
● 審核 唐 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