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火交易也能“七天無理由”?
2009年,秘魯求購中國坦克,結果利用坦克完成閱兵后,轉頭就“退貨”。
可惜,天道好輪回,十年后,當他們再次來中國求購無人機時,中國只回了四個字……
軍工也退貨?
2009年的南美洲,軍備競賽如火如荼。
智利剛從德國運回一批嶄新的豹-2A4坦克,巴西在緊鑼密鼓地更新裝甲車輛。
就連經濟困難的委內瑞拉都靠著石油收入從俄羅斯采購了T-72。
相比之下,秘魯的處境就顯得格外尷尬,它的主力裝備還是蘇聯時代的T-55。
這些老古董在訓練場上經常趴窩,不是履帶斷裂就是發動機冒黑煙。
眼看著鄰國的軍力突飛猛進,秘魯軍方心急如焚,可它根本買不起歐美的坦克。
就在這時,他們發現了中國的MBT-2000主戰坦克。
這款坦克裝備了國產激光測距儀,主炮能夠自動裝填,還配備了先進的夜視系統。
而且它的火控系統帶有自動跟蹤功能,車組成員甚至可以在車內操控高射機槍應對空中威脅。
這樣的配置,單價卻只要480萬美元,對于預算緊張的國家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
于是,秘魯很快就派出軍事代表團來到中國,態度那叫一個熱情。
雙方一拍即合,眼看就要簽下12輛坦克的采購訂單,秘魯卻突然提出了一個請求。
他們說,12月8日是秘魯獨立190周年的大日子,國家要舉行盛大閱兵,能不能先運5輛坦克過去撐撐場面?
為了讓中方放心,秘魯軍方還拍著胸脯保證,只要閱兵效果好,不僅原定的12輛訂單板上釘釘,后續還會追加到80輛甚至100輛。
這讓中方眼前一亮。要知道,中國軍工產品一直在努力開拓國際市場。
如果能讓中國坦克,在別國的國慶閱兵上亮相,這簡直是行走的廣告位。
所以,經過反復權衡后,中方最終點了頭,還承擔了所有運輸費用。
5輛嶄新的MBT-2000就這樣從天津港裝船起航,漂洋過海直奔秘魯首都利馬。
12月8日閱兵當天,這5輛來自東方的鋼鐵巨獸緩緩駛過檢閱臺。
履帶碾壓地面發出的轟鳴聲震撼人心,在人民的歡呼聲中,秘魯總統親自爬上了坦克。
國防部長拉斐爾·雷伊也激動地宣布,這只是中秘軍事合作的開始,大批量采購合同很快就會簽署。
然而誰也沒想到,熱鬧的閱兵式結束僅僅幾個月后,秘魯的態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2010年4月,秘魯國防部發來文件,以“預算需要調整”為由,單方面宣布暫停采購計劃。
緊接著,他們又找出各種理由,什么坦克性能未達預期,后勤保障存在困難……
總之就是不想要坦克了。中方見狀,立即派出技術團隊前往秘魯“包售后”。
可檢查了一遍又一遍,坦克的所有系統都是正常運轉的,根本沒問題。
然而,秘魯方面鐵了心要退貨,還對中方技術人員下了“逐客令”。
最終,這5輛坦克只能原路返回中國。中方不僅血本無歸,還被狠狠地耍了一回。
從那以后,中國的軍事合作優先名單上就沒了秘魯的名字,而秘魯也在十年后嘗到了苦果。
無人機吃癟
2019年,秘魯國內的毒販越來越囂張,武裝分子也到處冒頭。
可他們都隱藏在山區,傳統的地面部隊追擊這些散兵游勇時,簡直吃盡了苦頭。
秘魯軍方迫切需要一種能夠長時間盤旋偵察、發現目標后立即打擊的新型裝備。
這時候,中國的“彩虹”和“翼龍”系列無人機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它們不僅能在高空持續監視數十個小時,還能攜帶導彈精確打擊地面目標,價格也合適。
秘魯思來想去,再次派出代表團來到北京,提出了采購意向。
但他們居然想故技重施,說先弄幾架無人機回去試用,效果滿意再談正式采購。
代表們甚至準備了一套說辭,強調兩國的傳統友誼,希望中方能夠“靈活處理”。
然而這一次,他們碰了一鼻子灰。中方的回應簡單明了,就四個字:只租不賣。
而且中方的租賃要求十分詳細:租金必須一次性付清;設備一旦出庫不退、不折、不賒。
此外,合同明確規定禁止對無人機進行任何形式的技術檢測和拆解,甚至連機身表面涂層的材料成分都不許分析。
所有的操作培訓必須在中國境內進行,秘魯人員只能學習基本的操作技能。
無人機在秘魯使用期間,必須有中方技術人員全程陪同,任何操作都要在他們的監督下進行。
秘魯代表一下子就傻眼了,但他們還不死心,又提出分期付款。
然而,中方的回答始終如一:按合同辦事,沒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談判最終無果而終,秘魯代表帶著失望離開了北京。
真相與逆襲
不過,要問秘魯為何會在閱兵后突然變卦?真相遠比表面復雜得多。
當年MBT-2000坦克用的是烏克蘭產的6TD-2發動機。
烏克蘭得知中國要把裝著他們發動機的坦克賣給秘魯時,立馬急了眼。
因為烏克蘭自己也在向南美推銷“堡壘-M”坦克,他們怕中國搶生意。
于是,他們開始在技術轉讓上設置障礙,暗示中國出口不合規矩。
與此同時,美國也出來攪局,在秘魯準備簽約的關鍵時刻,美國防長突然訪問了秘魯。
等美國防長走后,秘魯就變臉了,這里面要是沒貓膩肯定沒人信。
當然,秘魯自己也不是全然無辜。國內反對黨借著軍購大做文章,攻擊執政黨“亂花錢”。
財政部適時宣布削減軍費1620萬索爾,折合將近6000萬美元,正好是那批坦克的預算。
除了政治內斗,有些官員還擔心,采購中國裝備后,以后會被中國“牽著鼻子走”。
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之下,秘魯最終選擇了最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耍賴。
秘魯翻臉后,給中國留下的教訓可謂慘痛。畢竟,被人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
因此,從那以后,“技術自主”四個字被刻進了每個中國研發人員的骨子里。
發動機不能自己造?那就咬牙攻關。火控系統受制于人?那就從頭開始。
一個個技術難關被攻克,一項項專利被申請。當年的屈辱,變成了前進的動力。
在商業規則上,中國也徹底改變了做法。
過去那種“先用后付”的寬松政策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嚴密的風險防控體系。
每一份合同都要反復推敲,每一個條款都要堵住漏洞。
更重要的是心態的轉變。中國終于明白,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硬實力才是唯一的通行證。
技術領先了,產品過硬了,自然有人排隊來買。不需要低三下四,不需要賠本賺吆喝。
規矩是強者定的,想合作就按規矩來,不愿意就請便。
靠著硬實力,中國軍工最終還是贏得了國際市場。反觀秘魯,貪小便宜吃大虧。
他們的T-55坦克繼續在訓練場上冒黑煙,士兵們只能眼巴巴看著鄰國的新裝備。
國際軍購市場上,秘魯的名聲也臭了,誰都知道這是個言而無信的主兒。
而且,他們錯過了與中國深度合作的黃金時期。
如今中國軍工產品遍布全球,技術日新月異,秘魯想再搭上這趟快車,恐怕要付出比當年高得多的代價。
結語
國際軍貿不是菜市場,討價還價可以,但契約精神不能丟。短視的投機取巧也許能占一時便宜,但終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真正的合作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
參考:
環球時報-2010-07-19——《秘魯媒體稱凍結購中國MBT-2000坦克與美有關》
環球網-2013-04-26——《俄媒稱烏克蘭要挾停供發動機 中國坦克遭退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