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50高清側面照首次曝光后,有哪些新的看點?
首先,它沒有可變動的垂直尾翼,之前很多軍事博主都猜錯,當然這主要是因為沒看到高清圖片。殲50采用了蘭姆達翼,內翼55度超級后掠角,外翼角度只有30度。這種氣動布局的優點有很多,低速飛行時省油,高速飛行時也不會導致性能下降。當然了,沒有尾翼的缺點也很突出,飛著飛著就會偏航,為此,殲50增加了兩個全動翼尖。
這個設計非常大膽,也很有特點。全動翼尖在低速下飛行,很多國家還可以搞定,但是在超音速后,對材料的強度、飛控程序的設計要求就太高了,高速飛行時的氣流與低空低速時可不一樣??梢灶A想沈飛在制造六代機的時候,在風洞里吹了無數次才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基礎材料上也有很大突破。
沒有尾翼就意味著殲50的隱身性能出色,它使用的隱身涂料從照片上看不出來,網上有人透露,殲50使用的估計是全新的納米隱身涂層。
由于沒有尾翼,它的正面雷達反射面積差不多在0.0001米左右,快要接近一只蜜蜂的大小了,關鍵是殲50還具備全向隱身能力。在一定的距離上,不論雷達的電磁波從那個方向照射過來,殲50的反射面積都非常小。而五代機只有正面一個面的隱身效果好,尾部和側面反射面積還是很大,這點被六代機碾壓了。殲50還加裝了二維矢量噴口,同時對發動機進行了遮擋,這樣紅外雷達也探測不到它。
如果從進氣道開始算,殲50的機頭要比殲20更長,所以它能放置的雷達比殲20大,收發組件數量也會更多。近期據《南華早報》披露,國產碳化硅雷達實現技術突破,按照我國公布一代、裝備一代、研制一代的規律來看,碳化硅雷達估計已經不是最先進的了。
個人猜測,殲36和殲50這兩款六代機,使用的雷達應該是氧化鎵+鉆石襯底的半導體,鉆石導熱系數非常高,散熱快,這樣雷達的功率可以進一步做大。據說殲36的探測距離為1000公里,那殲50應該不會近多少。
速度并不是殲50的特長,初始版本應該和殲20差不多,超音速巡航,最大飛行速度在2.5馬赫左右?,F在殲50的發動機可能就是最新批次殲20用的渦扇15,后續會加裝更加先進的發動機,比如變循環渦扇或者是電動外涵道渦扇發動機。更加省油,最大航程就越大,作戰半徑就越高?,F在殲50的航程預估在6500公里左右,作戰半徑約為2200公里,加上導彈的射程可以覆蓋東太平洋第二島鏈的大部分地區。
與殲36的并列雙座不一樣,殲50可能是縱列雙座,加一名飛行員是為了能夠操控無人僚機,在戰時的信息化處理能力更強。前面的飛行員只負責操控飛機,武器戰、情報處理、無人機飛行等任務主要由后方的飛行員操控。
殲50看著比較“瘦”,它的尺寸其實是要比殲20大一圈的,長度預估在22米以上,翼展也更大,內置彈倉雖然沒有殲36那么逆天,但是可以放置6枚超遠程空空導彈,即霹靂-17,射程在500公里以上,或者掛載4枚反艦導彈。兩邊的側彈倉還可以掛載霹靂-15和空中格斗彈。
殲50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它的問世將對一款戰機影響特別大,就是殲35。殲50一旦服役,殲35可能就會有出口版本了,這就意味著沈飛也有一款能賺錢的戰機了。沈飛雖然有殲16,但它屬于蘇27家族,只要是這種氣動外形,對外出售就會違反當年與俄羅斯簽的協議。
而殲35的外售,會打破某些區域的空中力量平衡,比如印巴,相信不久以后印度就要購買五代機了,這對俄羅斯而言,恐怕是個好消息,又可以坑三哥的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