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七不”治學與處世原則的錢學森、把自己所有積蓄都捐贈出來的郭永懷、不要“原子彈之父”稱號的錢三強……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組織編寫的《 》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生動講述了發生在100位老一輩科學家身上的優良作風學風故事,展現了他們嚴謹治學、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清正廉潔、簡樸勵行、修身齊家的高尚品格。
優良的作風學風猶如科技創新的“生命線”,是決定創新高度的“精神密碼”。翻開《 》一書,竺可楨、錢學森、郭永懷、錢三強、朱光亞……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映入眼簾,一個個故事間折射的是他們公私分明、抵制不正之風、用最省錢的方法解決問題、不要“原子彈之父”稱號、傳承勤儉節約的家風……從一窮二白到站上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國科技發展的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深深鐫刻著老一輩科學家的奮斗足跡。在中國創新指數進入全球前列的今天,重溫這些故事,品讀這些細節,仿佛同老科學家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百位著名科學家作風學風故事
中國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編
北京 : 科學出版社,2025. 6
ISBN 978-7-03-082532-2
小事成就大師,小節鑄就大義。這些小事,匯聚成了我國科技界的優良傳統,樹立起了科研作風學風建設的標桿,為科技創新事業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尤其是在科研經費投入不斷增加、物質豐富充裕的當下,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作風學風以及展現出來的精神品格更顯珍貴。
據悉,該書由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擔任主編,副院長吳朝暉、汪克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監察組組長孫也剛擔任副主編。全書圖文并茂,故事真實、生動感人,絕大多數故事都是首次挖掘呈現,旨在讓廣大科技工作者在加強和改進作風學風中學有榜樣、行有示范。
通過講好老一輩科學家的故事,該書旨在引導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特別是年輕的科研人員,主動踐行誠信嚴謹的科研態度、清廉簡樸的工作作風、忘記“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自覺抵制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不良風氣,聚焦國家需求攻堅克難、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勝。
(本文編輯:劉四旦)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位
一起閱讀科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