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陽 來源 | 頂尖廣告
外賣圈最近殺瘋了,各家平臺比著撒錢,奶茶店的叫號聲快把天花板掀了。
蜜雪冰城的員工們左手搖杯右手封蓋,搖到肱二頭肌都快練出來,老板數錢數到點鈔機發燙——
這本該是奶茶界的勵志故事,直到一條短視頻把所有人的奶茶噴了出來。
腳踢水龍頭
讓全網開始yue了
抖音上突然竄出個視頻,標題帶著點炫耀的嘚瑟:“以前在小雪干的缺德事,現在看笑死了”。
點進去的人沒笑幾秒,估計都得把嘴里的檸檬水噴屏幕上。
畫面里的紅底白字LOGO明晃晃寫著 “蜜雪冰城”,一個穿工服的小伙抬起腳,精準命中直飲水桶的水龍頭,那姿勢像在踢自家衛生間的閥門。
圖源:抖音
桶下面的量桶還晃悠著液體,旁邊有人舉著手機拍,全程沒人喊停。
這一腳下去,網友直接炸了鍋。
正在嗦冰鮮檸檬水的瞬間覺得嘴里發苦,剛下單“0元購” 的趕緊點了退款。
評論區里全是靈魂拷問:“合著我喝的是足底 spa 特調?”“拍視頻的人還笑,這是門店傳統藝能?”
當事人大概是刷到了自己上熱搜的消息,手忙腳亂刪視頻、清空賬號,最后補了篇小作文求饒:
“去年拍的!打烊倒的廢水!店里衛生超嚴格!我年輕不懂事!”
圖源:抖音
這波操作像極了闖禍后把責任全攬的熊孩子,就是不知道消費者買不買賬。
更絕的是蜜雪冰城的公關回應,堪稱“廢話文學” 典范:“已記錄反饋相關部門”。
翻譯過來大概是“我們知道了,但暫時不想解決”。
這種冷處理,反倒讓網友更火大—— 畢竟誰也不想下次喝奶茶時,腦子里自動循環播放 “洗腳水” 名場面。
不過,這件事由于時間久遠且涉事員工也已離職,蜜雪冰城處理起來的確有點棘手。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腳”,不少網友依然開啟了熟悉的“護短”模式。
認為前員工的個人行為與雪王無瓜,這波說不定是被人做局了。
最終是 “塌了又沒塌”,雪王這邊其實毫發未損。
雪王的塌房史
比奶茶配方還上頭
其實這不是蜜雪冰城第一次在衛生問題上“整活”,扒一扒它的黑歷史,能湊出一本《奶茶店迷惑行為大賞》。
去年北京有家門店更絕,員工直接把腳伸進洗水果的池子。監控里明晃晃擺著檸檬片和食材容器,那場景讓網友懷疑自己喝的不是檸檬水,是“足部護理特飲”。
圖源:澎湃新聞
店家解釋說“員工燙傷了緊急沖腳”,但監管部門可沒慣著,直接勒令停業消毒,順便約談總部喝了杯 “苦茶”。
更魔幻的是產品自帶“腳味梗”。
去年推出的“糯香檸檬茶”,被網友形容成 “體育生白襪泡水味”“剛脫的運動鞋煮出來的茶”,甚至有人較真去問客服:“你們是不是在茶里加了腳氣提取物?”
圖源:小紅書網友
這波反向營銷,估計連品牌方自己都沒想到。
今年的瓜更勁爆。香港沙田那家店被查出冰品大腸菌群超標 70%,相當于在冰里泡了個細菌溫泉。
圖源:香港01精選
要知道香港對食安的狠勁出了名,這波操作直接讓蜜雪冰城在港口碑跌穿地心。
最諷刺的是今年 3 月,湖北一家門店被曝用隔夜水果做飲品,網友居然集體 “反向洗白”:
“4 塊錢的檸檬水真給放檸檬,還要啥自行車?”
這種寬容像把雙刃劍,消費者越佛系,品牌越容易在底線邊緣反復橫跳。
低價這碗飯,
好吃但難消化
蜜雪冰城總被罵,卻總能靠“低價” 回血,這背后藏著個殘酷的商業邏輯:
在10元奶茶遍地走的時代,它把價格釘死在 “4 元檸檬水”“6 元奶茶” 的段位,等于給消費者灌了碗 “便宜 = 能忍” 的迷魂湯。
但低價這玩意兒,是鎧甲也是枷鎖。
為了把成本壓到極致,蜜雪冰城的操作堪稱“摳門界天花板”:原料 60% 靠植脂末和果葡糖漿撐場面,跟現在年輕人追的 “零糖零卡” 背道而馳;
門店多是加盟模式,加盟商為了賺差價,難免在衛生上打折扣—— 畢竟一杯賺幾毛,哪有錢雇人天天消毒?
它不是沒想過往上走,只是每次都摔得挺慘。
2018 年搞高端子品牌M+,一杯賣20元,結果消費者瞅著那LOGO直樂:“蜜雪賣這價?怕不是裝了金粉?”
后來跑去做雪糕、賣瓶裝水,要么悄無聲息,要么草草退場。
圖源:@雪王愛喝水
去年在北京偷偷漲了1塊錢,全網都在喊 “雪王背叛了我們”,嚇得趕緊把價格打回原形。
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想漲價怕丟客,不漲價就得在成本上妥協,衛生問題自然跟著來。
現在外賣商戰里它靠低價沖銷量,可等風頭過了,消費者回過味來——
4塊錢買杯安心,和6塊錢買杯放心,到底哪個更值?
當“便宜” 不再是免死金牌
其實網友的寬容度正在悄悄變化。以前喝蜜雪冰城,大家默認“這價別要求太多”;
現在看到腳踢水龍頭的視頻,評論區也出現了 “再便宜也不能喂泔水啊”的聲音。
這種轉變,才是最該讓雪王警惕的。
消費降級不是“降底線” 的通行證。
農夫山泉賣2塊錢,沒人質疑水質;瑞幸9.9元咖啡,也沒見誰拿衛生說事兒。
關鍵不在于價格高低,而在于能不能把“便宜” 和 “干凈” 擰成一股繩。
其實蜜雪冰城手里的牌不算少,就看怎么打了。
先說供應鏈這張牌,它其實已經悄悄摸出牌桌了。
自建牧場、搭冷鏈網絡、圈地搞原料基地,每年11.5萬噸檸檬的采購量,都快把云南的檸檬園種成 “檸檬海” 了,雪王咖啡種植地、雪王牧場更是搞得有模有樣。
圖源:蜜雪冰城
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可不是為了拍宣傳片,實打實能攥緊品質的主動權,還能把成本控制得更靈活。
再說說品牌升級,不能只靠“雪王” IP撐場面。
雪王靠魔性主題曲和動畫火出圈是事實,但品牌形象得往“健康化” 跑道上拐個彎了。
圖源:蜜雪冰城
與其盯著“高端化” 的天花板,不如先把 “干凈看得見” 寫進 DNA 里。
比如學瑞幸搭建標準的數字化管理,比如洗手時間間隔,搓滿多少秒,鏟冰流程對不對,冰鏟放置位置都有規定。
或者像老鄉雞那樣把廚房監控懟到店門口,讓消費者看著操作間里的人洗手消毒,比說一百句“我們很干凈” 都管用。
加盟模式這塊也得下點猛藥。
現在的加盟管理像放風箏,線放太長就容易失控。不如給加盟商的衛生考核加點真金白銀的獎懲,讓“腳踢水龍頭”這種操作從根上斷了念想。
其實消費者也不是不通情理。
要是蜜雪冰城敢大大方方說“為了更干凈,檸檬水漲五毛”,再把消毒流程拍成 vlog 給大家看,估計多數人會買賬。
雪王手里的牌不算差,就看能不能放下“低價 = 萬能解藥” 的執念。
畢竟,沒人愿意看到陪自己度過無數個窮日子的雪王,最后栽在“臟” 字上。
希望這次熱搜能讓它明白:搖得動奶茶,更得守得住底線。
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更多有趣話題 ,盡在【頂尖廣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