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姜文口中“要臉,不在乎錢”的大哥楊受成攤上事了。
近日,擁有謝霆鋒、容祖兒、李克勤、古巨基、Twins等藝人的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遇到了大麻煩,他旗下的英皇國際去年巨虧超40億港元、166億港元貸款已逾期。
其實,這已經不是英皇第一次面臨危機了。1983年,中英雙方在香港問題的談判上陷入僵局,香港先后經歷了金融動蕩和地產動蕩。40歲的楊受成也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因為投資的錢都是借來的,所以資金鏈一下就斷了,他的上市公司、地產樓盤、鐘表珠寶生意、勞斯萊斯和信用卡都被匯豐銀行沒收,還倒欠了銀行3.2億還不上。
他先是和銀行商量,自己繼續管理珠寶公司,打工還債。匯豐銀行答應了給他每個月2萬的工資,前提就是8年內必須把剩下的3.2億還清。
為了翻身,楊受成想盡一切辦法。在多番打聽和鉆研下,楊受成跑去科威特炒外匯。他自述因為結識科威特皇室遠親,在兩三年內掙下一兩千萬美元。
后來,又去泰國、印尼、柬埔寨開銀行開賭場,生意越做越大,還沒有到4年,3.2億的債就還完了。
回到香港,楊受成把之前的鐘表和珠寶公司全部贖了回來,并且把酒店、娛樂、出版、餐飲等其他產業合在一起,組成了英皇集團,然后安排子公司分拆上市,又壯大了資金規模,身價也扶搖直上。
作為一名典型的香港商人,楊受成的發跡史與香港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楊受成本來是個富二代,其父楊成是一個草根富豪,當年趁著“淘金熱”,坐輪船到了香港,從底層干苦力做起,開了家鐘表店,賺了不少錢,還娶了4房太太,孩子就有16個,楊受成只是6個兒子中的一個。
楊成忙著做生意,對兒子也不太重視,這個兒子就得了一個“楊豬仔”的名字,賤命好養活,但是實在難聽,好在上學的時候遇到一個好老師,覺得這個名字實在看不下去,給他起了新的名字“楊受成”。
楊受成僅僅只當了沒多久的富二代,就趕上了家道中落,家里人多負擔重,生活開支都不夠,因為父親欠下高利貸,楊受成從小就要與債主周旋,甚至孤身一人去海船上販賣手表。
冷戰時期,香港成為亞洲重要中轉樞紐,越戰爆發后,更成為美軍度假休息場所。為了拉客到表行,十幾歲的楊受成周旋于旅游團和外籍游客中。
長大后,楊受成打破了父親的格局,先在九龍開設天文臺表行,后又主動出擊,先后從洋行手中拿下天梭、歐米茄、帝舵、勞力士的代理權,進而開設英皇鐘表珠寶店,進軍房地產業。1973年,他已經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好世界”。
90年代初,香港地區的娛樂產業,進入了發展黃金期。名表大亨楊受成,也在此時看中了娛樂市場這塊“蛋糕”。
1992年,楊受成收購了當時的“香港飛圖唱片公司”,并在之后簽下了羅文、王杰、twins、謝霆鋒、陳奕迅、容祖兒、陳冠希等歌手,開始在唱片市場開疆擴土。
90年代,“四大天王”的崛起,讓“歌壇、影壇兩棲發展”的藝人培養策略,成為了娛樂市場的運營主流。而彼時的楊受成,也希望將自己旗下的這些歌手,推入影壇,開拓新的市場藍海。
1998年,楊受成與“嘉禾”老板鄒文懷聯手,投資了電影《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并力薦自己旗下的藝人謝霆鋒,擔任電影的男主角。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上映后,快速打開了謝霆鋒的電影市場。楊受成也趁熱打鐵,投拍了《戀愛起義》、《魂魄唔齊》等作品,將旗下的陳奕迅、twins、容祖兒也一并推入電影市場。
與別人合作,終究是有局限的。于是在2001年,楊受成又集結人馬,成立了自己的“英皇多媒體集團”,簡稱“EMG”,這便是“英皇電影”的前身。隨著《千機變》的票房大賣,楊受成將“英皇多媒體集團”更名為“英皇電影”。
《千機變》之后,“英皇”又相繼推出了《飛龍再生》、《新警察故事》、《神話》、《寶貝計劃》等作品,而楊受成也在此時,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港片時代。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英皇”從一個負債累累的鐘表店,成為了橫跨金融、地產、鐘表珠寶、娛樂電影、酒店、出版印刷、家具與餐飲等多個行業的多元化集團。
如今,英皇國際欠下166億港元巨債,這次楊受成能否像過去一樣成功化解危機?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