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
FASHION
報道
REPORT
美容
BEAUTY
一個故事的終結,也是新的開始。
在《使女的故事》中飾演瓊一角,已成為伊麗莎白?莫斯(Elisabeth Moss)職業(yè)生涯的標志性角色。這一評價頗具分量,畢竟我們曾見證她在七季《廣告狂人》里和間諜劇《面紗之下》中展現(xiàn)出的卓越演技,也目睹了她在簡?坎皮恩(Jane Campion)執(zhí)導的《謎湖之巔》與《隱形人》中極具感染力的表演。不久前,她回歸出演了《使女的故事》第六季——這部在過去十年間極具震撼力的電視劇在今年迎來了最終季。作為試圖掙脫反烏托邦世界壓迫的女性反抗領袖瓊?奧斯本,莫斯已然成為全球女性的榜樣。
2017年,由Hulu出品的美劇《使女的故事》,橫掃了當年的艾美獎,包括劇情類最佳劇集、最佳女主、最佳女配、最佳導演,以及最佳編劇等重量級獎項,并在此后多年頻頻獲獎。這部作品改編自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于1985年發(fā)表的同名小說,以虛構的基列共和國為背景,講述了被迫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生育工具的使女瓊?奧斯本,在這個男權至上的極權主義國家中的經(jīng)歷。之所以在美國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討論,是因為這個40年前的故事似乎在某些時刻暗合了當下現(xiàn)實——全球出生率的逐年下降、人口紅利衰退、反墮胎法案出臺、兒童猥褻事件頻繁出現(xiàn)……時代的恐懼若隱若現(xiàn),令人惶惶不安。
劇中女主角瓊?奧斯本在基列共和國成立之前,過著美國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有一份工作,有收入,有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當華盛頓被攻陷時,她沒有說話,只是和家人、朋友默默在電視上看著暴行的發(fā)生。她不敢發(fā)出聲音,因為她有女兒,有家庭,有她不敢拿去冒險的生活。當她和公司里的其他女性員工被趕回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銀行賬戶被轉到了丈夫的名下,信用卡被凍結,她才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沒有發(fā)出聲音的能力了。她成為了“使女”,不再是個體的人,而是統(tǒng)治階級男性的附屬財產(chǎn)。
前五季的故事中,瓊從被迫淪為“使女”,到數(shù)次逃跑、被馴化、反復折磨中,依然沒有放棄,重新覺醒出了主體意識,并試圖帶領其他使女們一同反抗基列共和國的體制。而到了最終季,她變得更加強大,與尼克之間的關系裂變印證著權力關系的轉變,而曾經(jīng)的剝削者賽琳娜在這一季也變成了同一陣營的人,一切的人物都在隨著時間改變。這不只是關于一個群體的反抗故事,原著作者瑪格麗特多次表示,她想表達的是權力以及權力體系,對身處其中的人產(chǎn)生的影響。
作為這部劇當之無愧的靈魂主演,伊麗莎白?莫斯在其中貢獻了巨大的力量。尤其在最終季,她還身兼三職:執(zhí)行制片人、主演和導演(執(zhí)導第六季首集與最后兩集)。這似乎圓滿了她與這個故事的聯(lián)結,讓它成為自己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最終季結束時,莫斯這樣評價道:“我最喜歡這部劇的一點是,瓊一開始只是個普通人,她是我們中的一員:一位母親、妻子、朋友,而她在那個情境下成為了你我可能成為的樣子,兼具缺點與優(yōu)點。為了生存,你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并不引以為傲的事,這是她所處環(huán)境的殘酷現(xiàn)實。她是一個懂得在當下審時度勢的人。本季發(fā)生的事情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考驗瓊的決心,而我認為她今后再也不會面臨那樣的考驗了。我希望自己能有她那樣的力量與勇氣,希望自己能站出來領導一場反抗運動,希望這股力量存在于我心中?!?/p>
SPECIAL REPORT
OK!獨家對話
Elisabeth Moss
OK!:《使女的故事》中角色的塑造充滿了道德與政治的模糊性,尤其是在第六季。你如何看待這一點?
伊麗莎白·莫斯:人不會一成不變。有人會走向黑暗,有人會擁抱光明。但你不能一味逃避,拒絕選邊站。在某個時刻,你必須做出選擇。這些選擇往往復雜,受制于諸多艱難考量,而最終做出的決定有時源于情感而非純粹的理性——這正是人性的本質。
OK!:有人認為,盡管《使女的故事》首次出版于40年前,但它對當今社會仍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你怎么看?
伊麗莎白·莫斯:我覺得這本書與相關內容從未脫離過現(xiàn)實。當你看這部劇時會想,“天啊,他們是故意要影射現(xiàn)實嗎?”不,我認為我們只是力求真實,講述這些人在那個世界的故事,而它恰巧與當下緊密相關。
OK!:你在職業(yè)生涯中塑造了許多有趣且令人難忘的角色,《使女的故事》的瓊?奧斯本在你心中處于什么位置?
伊麗莎白·莫斯:很難抉擇,但顯然瓊與這部劇是我人生中重要的篇章。我喜歡你用“pantheon”這個詞,因為這正是我對瓊的定位,她是我最愛的角色之一。最重要的是,瓊在許多層面與我產(chǎn)生共鳴……我喜歡飾演強悍的女性,喜歡演繹那些能反擊、勇于迎接挑戰(zhàn)并想方設法擺脫困境的女性,這對我來說很有趣。佩吉(《廣告狂人》角色)花了很長時間才找到這種強悍特質,但她最終做到了。而我喜歡飾演瓊這樣的角色,或是《面紗之下》中的伊莫金——她是間諜,是變形者,極其擅長適應環(huán)境。
OK!:你的反派角色似乎總是有很多層次。你如何選擇與角色相關的特質?是隨意的嗎?
伊麗莎白·莫斯:這是通過觀察。每個人都會有所表達。他們不管是否意識到都會這樣做。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認知并不像他們想象得那么清楚,但這就像在臥室或家里放一臺攝像機,然后忘記它的存在,一年后再看,真正觀察自己走路的樣子與想象中走路的樣子。這是兩回事。很多人聽到自己的錄音時會震驚:“我聽起來不是這樣的,我不喜歡。” 但你確實是這樣的!自我認知與現(xiàn)實是兩回事。我這么說是為自己的咕噥聲辯護,但事實是,這在表演學院的課程中也有應用。我也曾被我的方法派表演學校開除,這就是為什么我不太喜歡方法派演員。
OK!:在《使女的故事》中,你以制片人和導演的身份深度參與劇集制作,這一過程如何?
伊麗莎白·莫斯:是的,這部劇為我打開了導演之門,也讓我承擔起制片人的責任。我一直對幕后的創(chuàng)意工作感興趣,比如劇集或電影的開發(fā)過程、制片人與編劇如何合作、如何奠定基調……導演和制片是我職業(yè)發(fā)展的合理下一步,而這部劇的內容讓我深感共鳴,我渴望抓住機會更深入地參與,在創(chuàng)作中擁有更多話語權。
OK!:拍攝《使女的故事》最后一天想必情緒激動,那段經(jīng)歷對你來說有多難?
伊麗莎白·莫斯:我們在拍攝最后一幕,我記得和攝影師一起看最后一條鏡頭時,我流下了眼淚,我看著對方說:“這就是這部劇該有的結局,就是這樣?!蔽覍Υ藷o比自豪,真的。我沒有任何想更改的地方。另外,我認為執(zhí)導最后兩集比單純出演更能幫助我為劇集的終結做好準備。你忙于思考和準備,沒太多時間去想結束后會失去什么。不過,和演職人員道別時確實感到難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