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鄉”約盛夏 結伴牽手“童”行專項實踐團的志愿者們走進平頂山市寶豐縣馬川新村小學,開展防溺水安全知識普及社會實踐,為小學生們筑牢夏季安全防線。
實踐當天,陽光明媚,志愿者們早早來到校園。在課堂上,志愿者們通過生動有趣的PPT演示,結合卡通圖片和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認識危險水域”講起。通過一張張實景照片,詳細介紹了水庫、河流、無人管理的池塘等容易發生溺水事故的區域,還特別指出看似平靜的公園景觀湖也可能暗藏危險。“小朋友們,河邊、池塘邊雖然看起來好玩,但沒有大人陪著,可千萬不能去呀!”志愿者周怡斐耐心地叮囑道。為了加深小學生們的印象,志愿者們結合近年來發生的真實溺水案例,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講述一個個令人痛心的故事,不少小學生聽后都皺起了眉頭,意識到溺水事故的嚴重性。在講解時穿插了互動問答環節,小學生們紛紛踴躍舉手,積極參與回答,現場氣氛十分熱烈。志愿者們還準備了防溺水知識卡片,上面印有簡單易記的安全口訣,如“游泳一定大人陪,陌生水域不要去,遇到危險快呼救”,小學生們紛紛認真朗讀。
為了讓小學生們更直觀地了解如何正確施救,志愿者們開展了生動的模擬演示。現場,志愿者手持救生圈、長竹竿等道具,一邊操作一邊耐心講解。演示救生圈使用時,志愿者強調要用力拋向溺水者上游方向;展示長竹竿救援時,則反復叮囑要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俯身拉拽。同時,志愿者們通過情景短劇,再現了盲目下水施救的危險后果,讓孩子們深刻認識到智慧救援的重要性。? 演示結束后,志愿者組織小學生們分組進行情景模擬。孩子們熱情高漲,紛紛認領角色,在模擬場景中實踐剛學到的救援知識。整個過程寓教于樂,讓防溺水知識真正入腦入心。
此次社會實踐不僅讓小學生們深刻認識到了溺水的危險性,掌握了實用的防溺水知識和技能,也讓參與的志愿者們收獲頗豐。在與小學生互動教學、實操演示的過程中,志愿者們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動易懂的講解內容,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更學會了根據受眾特點調整溝通方式。?
面對孩子們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如“魚會溺水嗎”“水鬼真的存在嗎”,志愿者們耐心解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出更強的應變能力。在組織情景模擬、游戲互動環節時,從道具準備到流程把控,每個細節都需要志愿者們協調配合,極大地提升了團隊協作與統籌規劃能力。“這次實踐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從知識輸出者到教育引導者的蛻變。”志愿者周梓靈感慨道,“看著孩子們從最初的好奇懵懂,到后來能準確說出防溺水要點,這種成就感難以言喻。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傳遞安全知識的同時,也實現了自我成長。”?
此次防溺水安全知識普及社會實踐,有效增強了小學生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保障孩子們的生命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未來,“鄉”約盛夏 結伴牽手“童”行專項實踐的志愿者們將繼續開展更多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傳遞知識與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