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千年運河記憶,展開璀璨歷史文化。7月6日,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赴河南省洛陽市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大運河博物館,開展有關洛陽文化資源的調研與志愿活動,探尋洛都神韻,賡續民族文化薪火。
實踐團大運河博物館前合影
如果說歷史是一部厚重的教科書,那么科技便是解鎖歷史奧秘的神奇鑰匙。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內,華農實踐團成員戴上VR眼鏡,仿若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之旅。從踏入博物館的那一刻起,仿佛進入時光隧道,大業元年磚、隋代石獅、三彩武官俑、綠釉胡人俑等歷經千年的珍貴文物,在眼前緩緩浮現,它們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自己的故事,每一件文物都像是一位沉默的歷史講述者,向實踐團成員們傳遞著隋唐大運河曾經的繁華與輝煌。成員們如同置身于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親身感受著歷史的脈搏跳動。
實踐團成員學習大運河相關歷史
走進新唐風建筑風格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就如同翻開一本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能全方位、深層次地品味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實踐團成員們穿梭于各個展廳,圍繞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的文化景觀保護、旅游融合發展等主題開展深入學習。他們認真觀看每一處文化展示,仔細聆聽每一段歷史講解,并不時展開熱烈的討論,探討歷史與當代的融合之道,促進跨文化理解與傳承。在這個過程中,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大運河不僅僅是一條人工開鑿的河流,更是連接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重要紐帶,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
實踐團成員向游客分享交流心得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大學生黨員在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中起著先鋒作用和示范作用,青年既要做好文化的學習者、發掘者、傳承者,更要成為優秀文化的踐行者、實干者、發揚者。在實踐研學過程中,實踐團成員積極與游客互動,義務宣講當地文化,與其他研學隊伍交流實踐收獲,積極幫助有需求的游客,真正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為人民群眾服務中進步。
在參觀活動接近尾聲時,實踐團成員們圍坐在一起,進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交流分享會。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參觀讓他們對大運河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其中一位成員感慨道:“大運河就像一條文化的長河,它流淌了千年,見證了無數的歷史變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傳承和弘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實踐團成員對漕運相關場景觀摩學習
面對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大運河文化這一問題,實踐團成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對大運河文化的研究和保護,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和教育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大運河文化。“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將大運河文化以更加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特別是要吸引青年群體的關注,讓他們成為大運河文化傳承的主力軍。”
實踐團成員們認真討論匯總了參觀過程中的見聞收獲,并表示將在未來的實踐活動中積極踐行。他們計劃以此次參觀為契機,開展一系列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宣傳推廣活動,如舉辦文化展覽、開展志愿服務、編寫科普手冊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運河文化的魅力。同時,實踐團還將結合自身專業優勢,為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此次參觀洛陽大運河博物館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收獲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更讓他們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投身到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實踐中去,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