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的菜市場買水果,
經(jīng)常能聽到諸如此類的對話——
“老板,這個en桃兒怎么賣哦?”
“這個hen子甜不甜哦,你莫豁我哈!”
外地游客聽到這,指不定會懵圈。
這些到底是啥水果哦!
圖片來源:小紅書@美美是吃貨
圖片來源:小紅書@今天我會有好事發(fā)生
不要慌!!!今天川川為大家梳理了一份
《四川水果方言手冊》,
一起來看看四川人對于水果名稱
那些令人忍俊不禁
卻非常有道理的“本土化改造”~
一、因地而起
水果的“川式”稱呼里暗藏地域密碼
四川多山地丘陵,野生水果豐富。
老輩子些沒學(xué)過水果的學(xué)名,
就根據(jù)果實的生長環(huán)境來取名。
圖片來源:小紅書@豌豆顛兒
在四川,
野地瓜被叫做“地枇杷”和“地瓜per”,
是因為果實長在地面,
成熟時小巧圓潤,像迷你版的枇杷;
川東地區(qū)喊“地瓜per”,
則是因為它的外形圓滾滾的,
就像泡在土里的小瓜。
四川的老輩子些說,
吃了“地枇杷”,夏天不得長痱子!
二、因時而起
水果的“川式”稱呼里暗藏時機
山莓在四川農(nóng)村可是個“小明星”,
它有個超接地氣的名字——“三月per”。
通過這個名字,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
該水果是“春日限定”!
圖片來源:小紅書@植物想說
叫“三月per”,
是因為它一般在三月成熟,
果實又像一個個小水泡,圓潤可愛。
該水果主要分布在川西、川南山區(qū),
比如眉山、宜賓等地。
四川的孩子們上山放牛,總會挎著竹籃,
漫山遍野地找“三月per”,
那是專屬于童年的春日味道。
三、因形而起
水果的“川式”稱呼里充滿想象
四川的老輩子們,
也愛把獼猴桃叫成“羊桃”。
這是咋起的名字嘞?
其實是因為獼猴桃表面的絨毛,
看著像羊身上的毛,
所以就有了這個質(zhì)樸的名字。
當(dāng)蒼溪的獼猴桃成熟時,
你就會聽到四川街頭巷尾
此起彼伏的叫賣聲,
“羊桃熟了哦,維C多到爆!”
圖片來源:小紅書@農(nóng)媽 獼猴桃園
拐棗,在四川,
還有兩個特別形象的稱呼。
在川東,比如南充、達(dá)州等地,
人們習(xí)慣叫它“雞爪連”,
形容果實像雞爪緊緊相連;
川西成都周邊,則稱它為“金鉤梨”,
因為成熟的拐棗顏色金黃,
形狀又像彎彎的鉤子。
四川的老輩子們,常用它來泡酒,
說這樣泡出來的酒,暖身又解乏!
圖片來源:小紅書@沐沐沐沐沐卿
四川人“私藏”的這些水果暗號,
看似樸素,
背后卻藏著四川老一輩人的生活智慧。
你的家鄉(xiāng)有哪些對于水果的地道稱呼?
和川川一起分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 敬請關(guān)注
@四川衛(wèi)視
封面來源:小紅書@老王是遛娃打野小能手呀~
編輯:森林
校對:周莎
責(zé)任編輯:程昕
審核:李景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