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蘭若寺》雖然還沒正式上映,但是點映的口碑非常好,必將在2025年暑期檔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影片以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藍本,通過六個風格迥異的故事篇章,將古典奇幻與現代敘事手法巧妙結合,呈現出兼具視覺震撼與思想深度的動畫佳作。
影片采用“一寺一樹一井”的主線框架,將《井下故事》與五個經典聊齋故事(《嶗山道士》《蓮花公主》《聶小倩》《畫皮》《魯公女》)串聯起來,形成獨特的篇章式結構。這種敘事方式既保留了原著短小精悍的特點,又賦予其電影化的連貫性。
《聊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導演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創新演繹,賦予經典故事新的時代內涵。比如《魯公女》篇,將“人鬼情未了”的古典母題,轉化為跨越時空的信物追尋,情感張力堪比日本經典動畫《你的名字》。
再比如《畫皮》篇,以宋畫風格呈現,凄美詭譎,探討婚姻與人性。通過鬼魂的自我救贖,探討“身不由己”與“自由意志”的辯證關系。這種對傳統文本的深度挖掘,使影片在娛樂性之外更具備文化探討價值。
再比如《聶小倩》,被大膽改編為民國背景,導演將原著中寧采臣與燕赤霞的冒險,轉化為現代視角下的生死抉擇:當小倩的魂魄被困在火車軌道上時,寧采臣必須面對“拯救愛人”與“遵守陰陽法則”的道德困境。這種改編既保留了原著的人鬼戀核心,又通過現代性困境的植入,引發觀眾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影片在角色塑造上突破傳統,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刻畫極具現代感。聶小倩不再是柔弱女鬼,而是紅衣颯爽、掌控自身命運的獨立女性;蓮花公主兼具古典柔美與堅韌勇氣,展現東方女性的力量:《畫皮》中的陳氏撕下婚姻面具,直指女性在傳統關系中的壓抑與反抗,我在電影里看到了女性的覺醒與人性的探索。
《聊齋:蘭若寺》作為追光動畫“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延續了《長安三萬里》對歷史文化的現代詮釋,更通過技術革新與敘事突破,重新定義中國動畫的美學邊界。影片中“東方奇幻現實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國產動畫從“模仿好萊塢”向“創造中國范式”的轉型。
追光動畫在視覺表現上再次突破:在一部《聊齋:蘭若寺》中匯聚了六種美學風格,從毛氈動畫到宋畫風,再到民國奇幻,每一篇章都獨具特色。影片的特效非常震撼,比如《魯公女》中的黃泉世界,單幀渲染時間長達220小時,打造了一個恢弘的東方亡者景觀。
總之:《聊齋:蘭若寺》是一部值得反復品味的國風奇幻巨制,不僅是視覺盛宴,更是對古典文學的創新詮釋。它成功平衡了商業娛樂與藝術表達,讓觀眾在奇幻故事中思考人性、愛情與命運。作為2025年國產動畫的標桿之作,它再次證明了中國動畫的無限潛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