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文 /林鴻東
那天午后,我與老蕭自澳頭向荻花洲徒步前行。
始于雨巷民宿,經蘇氏小宗、天旌節孝坊、荷塘、玉鰲園、古渡碼頭,續而,沿海岸一路蜿蜒向北。到招潮蟹灘涂時,已漲潮,落日極美。再往前,過東亞電廠,向右折入張埭湖。穿過湖中的泰安古橋遺址,繞過西濱社,便是揚帆公園。此時,暮色已四合,隔岸觀音山的燈火漸次亮起。過了揚帆公園,荻花洲就迎面可見。
我管這條路線,叫"澳洲小道",名字創意源于松尾芭蕉的著作《奧州小道》。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戶時代俳句大師,《奧州小道》是世上最優秀的游記作品之一。目前,翔安的澳頭小鎮(含歐厝)與荻花洲之間,歷歷相見,卻未曾連片。我私下想著,若將兩者之間的揚帆公園、招潮蟹灘涂與張埭湖連綴整合成名之為"澳洲小道"的濱海生態人文休閑慢區,或可一舉激活澳頭小鎮。
張埭湖是廈門有名的觀鳥勝地,其中,最出名的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紫水雞。張埭湖中間的堤壩下,則靜靜橫臥著一座名為泰安橋的清代古橋。由于水域開闊、生態優良,且有人文遺存,潛力巨大的張埭湖很適合建成一座深受市民喜歡的觀鳥主題生態人文公園。
招潮蟹灘涂或稱沙灘,“定居”著數不勝數的招潮蟹,簡直就是一個小小的“招潮蟹星球”。招潮蟹,全世界共有101個亞種,種種都有鮮明的特色,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潮間帶生物,很適合用來做生物文創的原型。招潮蟹灘涂附近的岸邊,或可設置澳洲小道休閑區,有海邊咖啡屋、趕海服務點等。至于澳頭小鎮,或可冠以"國際"二字,權當廈門東部國際化社區的實驗點。
徒步之前,在雨巷的竹閣吃茶。期間,老蕭說起民宿生意清淡。"或許,鄉村更襯我。"他捻杯微笑著說,眉目之間卻多少有些憂色。這位曾在在鼓浪嶼經營民宿多年的三明漢子,八年前走進這座閩南古厝時,忽然決定,不再漂泊,就地扎根。他說古厝其實不需"改造",只是要"幫它繼續生長"。他與澳頭在地的藝術家蘇遙聯手,將牛棚變茶室,老墻作畫布,八間客房像從舊時光里自然長出來的。八年了,光陰流轉,昔日沉睡的古厝終于蘇醒過來,“成為了它自己本該有的模樣”。如今,雨巷民宿,已成為翔安區最具魅力的古厝重生項目之一,至少,我是非常認可的。
我問老蕭如何定位自己的行業角色,除了民宿創始人外,老蕭想了想,冒出一個讓我有點意外卻又暗暗贊許的表述,“鄉建規劃人!”他說,我營造這個雨巷民宿,其實也是一種“返鄉”,這“鄉”指的是一種“有根系的自然生活”。70初的他,在半生已逝的今天,忽然深刻地意識到:所有的遠行,都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雨巷民宿是塊文創璞玉,對于翔安這樣的新興之區,意義重大。我同老蕭說,且守著罷,"澳洲小道"若能成,看荻花洲落日的人潮自會奔相涌來。歐厝漁港的晚霞、張埭湖的微波,鰲江的海景,都是能留住行人的好景致。
這構想或許天真,但老蕭和我一樣天真,覺得我講的有道理。于是,我們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全程,并堅信,這個只是概念中可能很難實現的"澳洲小道"是激生澳頭小鎮活力的良方。—— 仿佛,我們已經看到它人山人海的情景。
六里路走罷,但見小道兩側圍墻長屹,活生生少掉了諸多海上與田園景致,我對老蕭說:"這些墻若拆了......"后半句卻不知為何,竟訥而不言,淹沒在迷惘紛亂的思緒中。人世間有些墻,雖是意義不大,一旦建成,要拆了,卻是難之又難。我想,我又何必講這句“墻若拆了”的話,還不如多看看路上的景致算了。
我和老蕭在荻花洲海邊聊了好久。我告訴老蕭,要堅持,堅持到“澳洲小道”成為現實的一天。目前,生意清淡的事,我幫忙想想辦法就是。今日,忽然記起那天的承諾,便匆匆寫下一些字。
世間許多事,不都是先有人癡想,才慢慢成真的么?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撰寫論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