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新聞網7月9日訊(記者 謝林格 通訊員 吳珊)隨著北斗系統在電力能源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其具備的高精度定位、短報文通信、時空信息服務等功能,為電網智能化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國網株洲供電公司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高新技術創新應用的號召,大力推動北斗技術在電力系統的規模化應用。
自2014年起,國網株洲供電公司開始探索北斗技術在電力領域的創新應用,專門組建了一支由青年人才組成的創新團隊,基于高精度定位、北斗短報文通信等功能,推動北斗技術與電力資源管理、電力安全應急管理等業務的融合,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小課題撬動北斗大應用
7月9日,在國網株洲供電公司近電作業安全距離預警裝置測試現場,吊車、高空作業車有序作業,測試人員正精準測試該裝置的預警功能。
“施工機械與電力設施間的安全距離為1.05米。智能預警裝置的預警誤差在正常范圍內,通過測試。”現場測試負責人說道。該裝置模擬試驗平均誤差小于3厘米,滿足現場施工安全管控要求。
以往,在近電作業過程中,施工機械與電力設施的距離主要依靠監控攝像監測和人工觀測,安全監督人員通過對講機和旗語指揮施工機械操作人員保持安全距離。這種方式受監測人員經驗和觀測視角影響較大,且可能存在信息傳遞不及時、不準確的情況,難以滿足現階段對安全生產高要求標準。
如何在近電作業中智能管控施工機械與電力設施的距離,持續提升現場安全管控水平,成了株洲供電公司重點關注的課題。
借此契機,該公司科技數字化部專責焦點將“小荷”青年人才創新項目聚焦于該課題。特種車輛施工時容易對輸電線路造成外力破壞,而當時缺乏精準有效的主動防護手段。他充分發揮北斗定位技術的精準優勢,成功研發出一套施工車輛精準防外破軟硬件應用。該應用能夠實時監測施工車輛的位置,及時發現并消除輸電線路通道內的外破隱患,為電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該項目納入株洲供電公司專家委員會“揭榜掛帥”課題,并順利通過驗收。在省電力公司“小荷”青年人才創新項目評選中脫穎而出,成為北斗創新應用領域一顆亮眼的新星。
北斗遙感技術助力智能化巡檢
2024年12月,在運用北斗遙感技術對220千伏古大線進行隱患排查時,系統精準識別出#181 - #182區段存在“施工作業類”隱患,施工范圍已抵達線路下方,構成一級隱患。
得知這一情況后,國網株洲供電公司輸電運檢班長周健朋迅速帶領班組趕往現場核實。經確認,現場正在進行水庫堤壩施工,后續將使用挖機、泵車等超高車輛作業,安全風險極高。值得慶幸的是,得益于通道隱患識別系統的高效率和高準確性,運維班組及時發現了該隱患并迅速處理,成功避免了一起輸電線路故障的發生。
株洲電網目前擁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280條,總長度超過3600公里。此前,傳統的“無人機巡查+人工巡檢”隱患排查模式存在諸多弊端,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圖像清晰度不足,完成一輪全面巡檢往往需要耗費較長時間。
為解決這一難題,周健朋牽頭開展了《基于北斗遙感和智能識別技術的輸電通道隱患快速排查》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實現了輸電通道隱患的智能識別和精準定位。該系統功能強大,能自主分析輸電線路通道內的樹木、種植大棚、建筑物、土堆等7類隱患物,形成隱患分析報告及排查任務工單,并自動派發至運維人員。
“衛星遙感影像具有覆蓋范圍廣、分辨率高的優勢,能夠幫助我們快速發現潛在隱患。”周健朋介紹,“系統生成的隱患分析報告讓我們的排查工作更具針對性,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自去年上線以來,該系統已輔助運維人員完成了220千伏古大線、220千伏云成線等線路通道內的安全隱患識別分析工作,進一步提升隱患排查效率。
北斗短報文破解山區通信難題
“FTU控制斷路器分合閘遙控成功!遙信遙測數據正常上傳,這臺長期不在線的終端信號終于恢復了。”2024年8月,國網株洲供電服務指揮中心通過遠程監控向現場運維人員發出成功信號。
這臺位于淥口區的#67號斷路器FTU,因地處信號盲區頻繁離線。北斗短報文創新課題小組負責人李軍文立即帶隊趕赴現場。途中,突遇山體塌方阻斷道路,面對這一突發狀況,李軍文沉著應對,就地展開搶修作業。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緊張調試,成功架設北斗通信天線,不僅讓離線的FTU恢復了穩定連接,還首次通過北斗信號完成了10千伏線路解環和合環遙控操作,實現了“三遙”功能的完整驗證。
在傳統模式下,該區域故障處置需要運維人員驅車2小時抵達現場,通過人工試拉分段開關來定位故障,平均耗時6至8小時。如今,依托北斗三號衛星短報文通信技術,調度中心可實時接收FTU終端上傳的電流、電壓等遙測數據;監測到異常后,5分鐘內即可遠程分閘隔離故障區段,停電范圍從整條10千伏線路縮小至故障點周邊100米,搶修效率提升了90%。
這項技術突破來之不易。李軍文先后攻克了電力專用協議與北斗通信協議的兼容適配、適用于配電場景的專用通信模塊研發等關鍵技術難題。經過數十次現場測試和方案優化,最終形成了成熟的解決方案。
“最艱難的一次是在炎陵山區,為調試設備,團隊遭遇車輛拋錨深山,只能靠拖車轉運設備。”李軍文回憶道。團隊在無信號環境下,頂著40℃高溫調試3小時直至深夜。
目前,該技術已在株洲多個偏遠山區成功應用,大幅縮短了故障處理時間,顯著提升了供電可靠性。
如今,北斗技術在電力系統規模化應用成效顯著。它為公司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注入科技力量,提高了電力通信可靠性和穩定性,還培養了一批如焦點、周健朋、李軍文一樣的青年科技人才。未來,國網株洲供電公司將讓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他們也將繼續砥礪前行,攻克更多技術難題,為北斗技術在電力系統的應用以及國家能源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一審:謝林格
二審:向胤蓉
三審:劉麗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