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道指出,在伊朗與以色列結束為期12天的激烈軍事沖突之后,德黑蘭方面迅速采取行動恢復其受損的防空系統。
據《中東之眼》新聞網透露,中國已向伊朗提供了新型的地對空導彈裝備。
這事兒可不小,因為這意味著伊朗在提升自己的國防能力上又邁了一步。
說到這次軍備交接,其實背后有不少故事。
6月24日,伊以雙方達成了實際上的停火協議,沒過幾天,這批來自中國的導彈就運抵了伊朗。
這速度可是相當快,說明伊朗在戰后重建防務力量的決心非常堅定。
根據一些阿拉伯情報人員的消息,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已經察覺到了伊朗正在增強其防空系統,并大致了解了這批導彈的情況,但具體數量和型號仍然是個謎。
有趣的是,據說伊朗是用等量石油來支付這筆交易的費用,這種貿易方式確實很有新意,也很符合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資源互換的趨勢。
外界普遍猜測這批導彈可能是紅旗-9防空系統的出口版本。
要知道,紅旗-9可是配備了慣性制導和G波段終端主動雷達制導技術的先進武器,它采用垂直冷發射技術,不僅提高了部署靈活性,還加快了反應速度。
這款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25公里(改進型能達到200公里),可以有效打擊低、中、高空的各種目標,包括飛機、巡航導彈以及直升機。
目前,已經有好幾個國家選擇了這個系統作為自己的防空主力,比如巴基斯坦和摩洛哥。
這一消息傳開后,在以色列引起了不少反響。有些人認為這是中伊關系進一步加強的一個信號。
不過,事情很快有了反轉,《以色列今日報》立即聯系了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求證此事。
使館隨后回應稱,相關報道并不準確,并重申了中國對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擴散的一貫反對立場。
這表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處理國際事務時始終保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在涉及敏感地區的武器出口問題上更是如此。
事實上,關于中國向伊朗輸送軍事物資的說法并非首次出現。
例如,在伊以沖突期間,就有未經證實的消息說有多架貨機從中國飛往伊朗,途中關閉應答器以避免被追蹤,從而引發了“中國秘密支援伊朗”的猜測。
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確鑿證據支持。
盡管如此,仍有傳聞稱伊朗國防部長訪問中國是為了洽談購買殲-10C等先進裝備的事宜,但至今沒有直接證據證明中國會向伊朗出售這類武器。
考慮到伊以之間的緊張局勢,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交易發生,“知情人士”恐怕早就公開指責了。
那么中國到底會不會賣武器給伊朗呢?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強調,中國一直致力于促進和平談判,推動危機的政治解決,并且不會向交戰方提供武器。
換句話說,中國不希望看到自己提供的武器被用于加劇地區緊張局勢。
除非伊朗能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并解除交戰狀態,否則很難想象會有實質性的武器交易發生。
此外,向伊朗出售武器還會面臨多方面的挑戰。
首先,美國和以色列肯定會強烈反對;其
次,俄羅斯可能會感到不滿;
最后,中東的一些國家也可能因此而對中國產生負面看法。
所有這些因素都使得向伊朗出售武器成為一件極其復雜的事情。
自21世紀以來,中伊兩國之間幾乎沒有開展過大規模的軍事貿易活動,尤其是從2013年起,兩國在這方面的交易金額幾乎為零。
要想重啟雙邊軍事合作,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談判和協調工作。
總之,在當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下,任何有關中伊軍事合作的重大進展都需要仔細權衡利弊,確保符合各方利益的同時,也不破壞區域穩定。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