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結婚是為了扛風雨,現在結婚本身就是風雨;
過去結婚是為了抗風險,現在婚姻本身就是風險。
數字說明了一切:
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對數只有610.06萬,而2023年這個數字是768萬對,跌幅達到20.5%,這種頹勢讓人聯想起了A股。
這是什么概念?
2013年這個數字是是1346.9萬對,十年時間幾乎跌掉一半。
按照不同年份對比來看的話,2024年的結婚人數同樣也創了45年的新低。
中國經濟的底部,1979年,結婚人數都達到了630萬對,2024年還不如改革開放初期,跌落速度猛過猛男。
就著“生活-婚姻-生育-繁衍”的主題,中國人一代騙一代。
明明自己過得就不好,婚姻也不幸福。偏偏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私,父母們狠著心腸,把后代們送入洞房,再由著他們大吵大鬧,去了民政局。
中國現代的家庭生活像什么?
像是一座大山。
常年蟄居社會底部的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去洞悉整座山的脈絡,只能一步一個腳印,沿著父輩的足跡向上攀爬。
稍有不慎,就要跌落階層,卻個個情商低下,自欺欺人。他們吃著燒烤、吹著牛皮、梗著脖子,對著自己不懂的愛情和婚姻胡說八道。
95后太清醒了,他們這代人選擇不被社會思潮PUA,行嗎?
父母們表面不說,內心卻深恨著——你怎么敢的?敢活得那么爽?
95后已經成了中國式婚姻最佛系的一代。他們最大的口號就是“要自己爽”,拒掉了老板也拒掉了婚姻。
1995年到1999年出生的人群當中,未婚率高達62.8%。
什么意思呢?全國大約7752萬95后,其中4860萬人還沒有結婚,其中71%的男生和53%的女生長期保持單身(3年以上)。
也就是說,三個95后兩個是單身,十個男生七個沒對象。
這不是晚婚,而是集體退出了。
退出婚姻,保住自己。
只有退出婚姻,才能保住自己。
生物學早就研究清楚了,當母代認為生存環境惡劣時候,首先放棄生殖,保住自己。
中國家庭的婚姻80%的成分是為了生孩子,感情成分不高,感情成本高得離譜。
說到底,每個人活著都不容易。
婚姻之后,那些吞咽的情緒,才會慢慢浮現,在漫長的深夜里總是顯得格外鋒利。
很多人以為,這是年輕人矯情,是個人選擇。
錯了。這背后是三重社會結構性矛盾的集中爆發。
第一重矛盾:婚姻已經變成了一門越來越貴的生意,抽干了家庭經濟的流動性。
你知道現在結一次婚要花多少錢?中國人民大學的調查顯示:33.04萬元。這是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八倍。
具體形容一下這個比例。你不吃不喝干八年才能湊齊結婚開銷。
結婚不僅需要欲望,還需要拼毅力。
在江西、河南、河北、安徽的很多縣城,彩禮要18.8萬,還要房車、裝修和三金五金,結一次婚全家都得脫層皮。
更離譜的是,一些農村地區彩禮相當于人均收入的40-50倍,嚴重脫離承受能力。
一個普通農村男青年,省吃儉用干五十年也未必娶得了媳婦,唯一的辦法就是榨干三代人的錢包。
女性覺得被婚姻欺詐了,男性覺得被婚姻壓垮了,至于父母輩,那真是被下一代拖垮了。
根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年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大學畢業的成本是68萬,比美、英、法、德這些發達國家都要貴。
婚姻正在變成一場“擊鼓傳債”的游戲。稍有不慎,會搭上命。
我站在草原望北京,一望無際的國泰安寧。
沒有托舉能力的人,最大的報應就是婚姻。
很多人對你說,婚姻是一條幸福的大河,載著男女雙方共同抵達圓滿的彼岸。
婚姻是河,卻是條湍流。她推著人群各自漂流,偶爾靠近,又迅速分離。
第二重矛盾:性別失衡直接導致結不了婚。
中國當前社會形勢,既怕經濟蕭條又怕人口蕭條,更怕性蕭條,可就是不肯加強社會兜底和福利。
每月400元的二孩生育補貼,提了十年才獲批。每年貪污浪費的錢都不止這些,為什么決策就這么難?非蠢既壞。
在95后的總人口里,男的有2919萬人,女的有1940萬人。光是性別結構,就決定了有979萬人,無論多么努力都無法配對成功。
既然男性這么過剩,那女性一定很好找對象嗎?并沒有。
在大城市是高智、高學歷女性過剩,農村則相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0歲以上未婚女性60%以上在城市,而超過60%未婚的男性集中在農村。
北上廣深的相親市場,男女比例更是夸張地達到了1:50以上。上海身價5000萬以上的高端相親會,都是滿屋子女子求著男人。
放眼望去,大城市相親角全都是剩女,及其催命的父母。
這就是更要命的空間錯配問題。
大城市里,越讀書越單身的女碩博,和越脫發越回村的低薪男民工,如同兩列不相交的高速列車,一頭駛向北上廣深寫字樓,一頭開往十八線縣城工地;
一邊是剩女城,一邊是光棍村,朋友圈都刷不到一塊兒,還結什么婚?
婚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在痛苦中摻著一點點甜頭,哄騙著世人一季又一季。
像植物大戰僵尸,青年人迷迷糊糊往中年走。皮囊是挑戰,婚姻是挑戰。
好的婚姻滋養人,身上皮膚都是養得白白胖胖;不好的婚姻折磨人,身上都是老年斑。
都說人生如花,那是被滋養出來的。婚后的你還是盛開的花嗎?不是,人間開滿了蔫了吧唧的花。
生活的刮擦里,人心被磨出一層厚繭,對疼痛與艱辛也越來越適應。
臉皮越來越厚,翻臉越來越快,越來越不考慮后果,只要自己爽。
輔導過不少相親客戶,覺醒后的城市男性比野獸還狠。
上海相親會上,男的一被問到房子、車子、彩禮,立刻翻臉,直接離場了事。他們想明白了,推翻規矩就輕輕松松——都是新人類,別把老一套當回事就可以了。
我是娶媳婦,不是娶規矩。
別還沒進門,就耍著心眼給人做規矩,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個規矩人?
有人總是頂著新人的牌子(女權)聊著陳年舊事(彩禮),那么從邏輯動機上不難推出,充滿內在矛盾的說和做,肯定對她有利。
那我是什么?離開了職場還是牛馬,還處處是牛仔?
第三重:矛盾婚姻的性價比在全面崩塌。
現在的婚姻到底能帶來什么?是穩定嗎?
房貸三十年,搞清楚,那是綁定不是穩定。
那么,綁定是幸福嗎?
中產婚后三重負擔:帶娃、教育、贍養老人。老人或者自己一旦病倒一個,家庭生活立馬變成苦役。
更多年輕人發現,一個人活著也挺爽的。
回到時間軸,過去說成家立業,現在你得立業十年才有資格考慮成家。
婚姻不再是人生的起點,而是資本精算過后的一筆高風險投資。結不起的被淘汰,結得起的被壓垮,能看穿的干脆退出。
這背后催生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單身經濟規模已經超過8萬億人民幣。
一個人住,來租長租公寓;
沒人陪,買寵物,下載虛擬戀人APP,跟數字人、電子女談戀愛;
怕孤獨,普拉提、香薰、心理咨詢、冥想課程統通安排,寵物陪伴、租房潮玩、悅己消費、數字娛樂……
結不結婚沒關系,只要你愿意花錢,資本就給你安排好全套生活,重新包裝孤獨的生命。
你以為是婚姻失敗了嗎?錯了,你觀念老舊了。分明是年輕人主動或被動地退出了一套過時的制度安排。
是規訓敗了。
但這不是婚姻失敗,而是婚姻失去了潛在買家。
這就是中國超單身時代的殘酷真相——前輩說的話,不再有人聽了,更少有人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