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奧浦邁(688293.SH)收購澎立生物的重大資產重組獲得上交所受理。
《局市》在本次交易預案剛發布時,曾對此有過分析,認為收購定價是決定交易成敗的關鍵(詳見奧浦邁收購澎立生物:業務互補,估值是關鍵)。
在最終公布的收購方案中,奧浦邁果然為澎立生物各個股東量身打造了差異化的定價機制。即便如此,依然有部分機構在這筆交易中錄得大額虧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紅杉、高瓴和中金資本。
01
估值倒掛下的差異化定價
本次重組聘請的獨立財務顧問是國泰海通。在與國泰君安合并前,海通證券是奧浦邁IPO保薦機構,也是澎立生物此前申報科創板IPO時的券商,因此與兩家公司關系匪淺。
但奧浦邁在2022年上市后業績即開始變臉,最近三年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880萬元、3472萬元、659萬元,2025年一季度延續下滑態勢,扣非凈利潤下降33%。
而澎立生物2023年申報IPO,2024年初撤回,業績亦有回落,2023年、2024年凈利潤分別為6509萬元、4516萬元。另外,澎立生物在IPO申報前以高估值進行了幾輪融資,隨著股東的退出壓力在加大,選擇與奧浦邁“抱團取暖”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根據交易方案,奧浦邁收購澎立生物100%股權的總對價為14.51億元,這個估值對應澎立生物2024年凈利潤,市盈率為32倍;對應澎立生物2025年業績承諾的凈利潤5200萬元,市盈率為28倍。在上市公司并購中,這個估值水平已不算低。
然而,14.51億元的收購價格,相較于澎立生物申報IPO時預期的發行市值24億元已下跌了40%,而與澎立生物最后一輪融資時32.2億元的投后估值更是縮水了55%。
因此,為了彌合交易對手間的利益分歧,推進重組的順利實施,本次交易采用了差異化定價的機制,在維持14.51億元總對價不變的前提下,針對澎立生物各個融資輪次的股東,分別對應6個不同的估值。
澎立生物實控人首先作出妥協,其控制的PL HK持有澎立生物23.72%股權,交易價格對應的澎立生物總估值為12.3億元,員工持股平臺嘉興匯拓、嘉興合拓對應的總估值13.2億元。其他外部股東對應的估值從12.4億元到21.8億元不等。
02
早期股東回報豐厚
即便如此,不考慮換股折價的情況下,在這筆交易中,澎立生物最后幾輪融資中的股東賬面虧損仍然嚴重,但也別無選擇。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幾名早期投資人,則賺得盆滿缽滿。
比如,2017年,參與澎立生物第一輪增資的股東谷笙投資、上海景數、杭州泰格,投后估值僅為1.53億元,并且持股比例較高,該輪增資完成后分別持股16.36%、12.96%、6.55%,持股成本分別為2500萬元、1980萬元、1000萬元。
此后,上海景數在2019年12月、2020年7月還追加了兩輪投資,投后估值分別為2.2億元、4億元,三輪投資總金額3080萬元,總體持股成本很低。
谷笙投資和杭州泰格則沒有繼續追加,谷笙投資在澎立生物2020年7月的融資時,以3.8億元轉讓了部分老股,收回資金1530萬元,進一步攤薄了投資成本。
進入2021年后,隨著CRO賽道的火熱,澎立生物估值一路水漲船高,開始了三連跳。2021年8月增資的投后估值12億元,比一年前漲了3倍。而僅僅2個月之后,下一輪增資的投后估值已躥升至22.65億元。等到了2022年3月,澎立生物最后一輪融資時,投后估值則達到了最高峰32.2億元。
在如此火熱的行情下,上海景數也轉讓了部分老股。
2021年10月,上海景數以3000萬元轉讓了澎立生物1.5%股權給關聯方上海陂季玟,對應整體估值20億元。
2021年12月,谷笙投資、上海景數分別以5600萬元、3500萬元向中金資本管理的中金啟辰基金轉讓了2%、1.25%股權,對應澎立生物整體估值為28億元。
至此,谷笙投資和上海景數通過老股轉讓獲得的對價,已足夠覆蓋全部投資成本并盈利,在本次重組交易中所獲的對價,均為投資收益。谷笙投資在交易中更是全部選擇現金對價,鎖定收益落袋為安。
03
熱門賽道崩塌后的一地雞毛
幾家歡喜幾家愁。
后期高位接盤的那些股東,就沒那么幸運了。
斥資9100萬元接老股的中金啟辰,在本次收購交易中的對價僅為6600萬元,浮虧27%。
紅杉資本旗下的紅杉恒辰通過老股轉讓及參與兩輪增資,共計投入2億元獲得澎立生物7.72%股權,在本輪交易中獲得現金及股份對價共1.47億元,同樣錄得賬面浮虧27%。
此外,高瓴資本旗下高瓴辰鈞、高瓴祈睿、珠海梁恒3只基金分兩輪合計以1.15億元取得澎立生物6.31%股權,本次交易共獲得1.02億對價,虧損11%。
然而,這還是在差異化定價機制下,澎立生物其他股東作出讓步后的結果。在差異化定價方案中,紅杉恒辰持有的部分股權和中金啟辰享受了本次交易中的最高估值21.8億,才得以彌補了部分虧損。如果統一按照14.51億元估值進行交易,中金和紅杉的虧損將分別達到52%和44%。
在這三家大名鼎鼎的投資機構中,中金啟辰的入股價格是最高的。據披露,中金啟辰共有31名LP,其中不乏實力雄厚的國有資本。但在這筆投資中,中金啟辰拿這么多錢去接了其他機構的老股,最終割肉賣出,不知這些LP會作何感想。
中金啟辰2021年12月受讓老股的投后估值為28億元,而澎立生物2021年歸母凈利潤為3740萬元,這一估值對應的市盈率高達75倍。以這么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接老股,作為一家大牌機構,怎么投得下去?
實際上,當時正是由于創新藥研發火熱延伸到CRO賽道,科創板CRO第一股美迪西(688202.SH)在2021年9月達到市值最高峰500億元,股價高達800元/股。當年,美迪西的歸母凈利潤也不過2.82億元。
時過境遷,美迪西自2023年陷入虧損,2024年巨虧3.3億元,如今總市值僅有69億元。
美迪西的市值興衰、澎立生物的并購退出,都只是CRO行業大周期中的一道縮影。任何熱門賽道,最終都有價值回歸的一天。
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