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的逐漸發達,電商里的相關行業接踵而至。
除了傳統電商,還出現社交電商、生鮮電商、母嬰電商等多種模式。
電商漸漸融入人們的生活,使其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但近日,央視的一個舉動卻打破了這看似平靜的局面。
究竟是怎樣的消息?
竟引起眾人驚嘆“這里面的水真深!”
電商行業,是一種通過互聯網等電子化手段進行商業活動的新型商業模式。
涵蓋了網絡購物、在線支付、物流配送等多種樣式。
已然成為現代商業發展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電商的平臺也各有不同。
比如阿里巴巴的天貓、京東屬于綜合型電商平臺。
蘇寧易購、唯品會等屬于垂直電商平臺。
速賣通、亞馬遜等屬于跨境電商平臺。
微信小程序、抖音、快手等平臺,只要所具有購物功能,均屬于社交電商平臺。
可以說,人人都想從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
京東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2009 年淘寶第一次舉辦雙11促銷活動,同年的6月18日,京東也推出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店慶促銷。
從那時候開始,雙11和618逐漸變成了電商界在一年當中的兩場活動。
在和淘寶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大戰”后,劉強東又將視線轉移到如今爆火的外賣行業上。
在美團、餓了么雙龍壟斷外賣市場的背景下,劉強東帶領京東秒送強勢撕開一個口子。
但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
東京外賣的第一把火就燒到了食品的衛生與質量上。
并表示,他們只與提供堂食服務的餐飲商家合作。
而這第二把火就看起來比較“壕”了。
京東外賣規定在5月1日之前入駐的商家均可享受一年的免租,之后入駐的商家租金降低5%。
除此之外,這第三把火可算是燒到了不少外賣騎手的“心坎上”。
那就是他們自掏腰包,給外賣騎手繳納社保。
這樣的三把火不僅“燒”懵了一些商家,也讓不少騎手感到意外。
劉強東對此表示并非僅僅通過外賣賺錢,而是將京東打造成中國最大的即時需求解決平臺。
京東秒送一路高歌猛進,雖未與其它兩巨頭呈現真正的三足鼎立,但也打破此前僵局。
劉強東的舉動讓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感受到危機。
各大平臺便相繼發放大額優惠券以及補貼,給足客戶更好的體驗。
從而雙方達到“共贏”的局面。
但隨著外賣平臺競爭日漸激烈,點單流量甚至觸發了網絡崩潰。
外賣平臺肉眼可見,但其它電商行業卻是“手腳不干凈”。
而近日,央視的一條聲明曝光了整個電商行業的內幕。
發現刷單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電商平臺經營模式日益完善,但其背后卻亂象叢生。
“刷單”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刷單”,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做任務得傭金,而后對方又要自己先付錢然后賺更多。
很多人抱著僥幸心理進行“刷單”從而導致部分人被騙。
而這場新型“刷單”更具有隱蔽性,利用從眾心理進行的一場“誘寵型”哄騙。
從此前的案例中不難看出。
比如在2020年12月,江蘇省一女士與一服飾商行進行合作。
該女子在抖音平臺上開啟直播銷售服裝。
2021年1月,該女子雇傭“水軍”在直播間刷人氣,制作虛假流量誤導網友購買。
又比如2020年安徽省某公司利用老客戶,已贈送禮品方式實行“拍A發B”,從而實現“刷單炒信”。
所以為了提高成交量與好評度,商家的黑手越伸越大。
從剛開始組織員工、親朋好友到后來雇傭專門的刷單團隊。
“刷單炒信”日益規模化,形成網絡灰產。
2025年7月6日,央視財經曝光小紅書、咸魚等平臺成為“網絡水軍”接單重災區。
指出在平臺上明搜“刷單”“控評”“水軍”是搜不到的,并會給予提醒、警告。
但當你換幾個詞,比如“S蛋”“魚塘”等,你就會發現“新天地”。
這些暗語成為發單人與網絡刷手之間的聯絡。
由此看來,“刷單”的套路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但只是逃過了“刷單”,卻又讓人邁進了更大的深淵。
隨著網友思想的日漸清醒。
現在的網友雖然不再被“刷單”所蒙蔽,但卻被隨后而來的“網購”所套牢。
“網購”是現在不可避免的現象,只因為它更加方便。
所以有些商家就將“刷單”公式套用在“網購”上,效果也確實顯著。
再加上,現在平臺越來越多,商品種類也日益增多,不少人出現“選擇困難癥”。
隨便點進某個商家售賣物品下的評論區可以發現,幾乎都是好評。
部分人被此現象所迷惑,購買其物品。
但等該物品到家才發現貨不對板。
這種事情在女裝上尤為顯著。
比如看了商品圖覺得不錯,但當買回家才發現尺碼不對,質量太差等問題。
甚至像在一家店里網購一套一模一樣,只是一個是女裝,一個是男裝的衣服,都會發現其質量不同。
所以他們會在小紅書、咸魚、抖音等平臺上發布詢問關于什么物品最好用的問題。
但并沒有用。
只因他們的評論區會出現“刷手”。
這些刷手無論是在商家還是消費者發布內容的評論區都會進行推銷。
除此之外,給出現負面評價的品牌“洗白”,才是刷手獲利的重中之重。
通過中介招人、專職編輯安排發布內容,刷手演戲,控評。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更容易使他們操控消費者了解真實信息的途徑。
央視也點出:“莫名其妙消失的差評,清一色的好評和夸夸帖,刷手們配合“洗白”,這些“零差評”“高分店鋪”背后的貓膩,讓人細思極恐……”
所以網絡上那些“零差評”的商家著實不可信。
否則就會掉入“陷阱”。
越來越多的好評出現,使網友不愿意也不再去相信“零差評”及好評。
他們變得越來越清醒,畢竟完美的商品是不存在的。
不少網友會分享他們的經驗來避開“坑”。
比如看評論區里面的實物圖片以及差評,對于沒有評論或者“人機評論”是一律不看。
當然,這種方法是可用的,能有效避免“套路”。
經由央視對此事的曝光,眾人驚嘆“原來刷單只是冰山一角!”“難怪網購總踩雷!”
對于網購,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