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一女子用扁擔挑起200斤貨物上下山,靠體力活支撐起了整個家,但奇怪的是同村人都對她惡語相向,就連她的公婆和大伯哥也對她怨恨有加,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汪美紅,家住齊云山腳下的巖腳村,齊云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山上除了道觀還住著28戶人家,他們的日常所需都是靠挑夫挑上來的,而汪美紅就是極為少見的一個女挑夫。
從山下到山上大約7公里山路,總共3700多級臺階,汪美紅每次挑著上百斤重的貨物,一挑就是19年,那么一個天生纖弱的女子,為何要做這份工作呢?這一切還要從一場意外說起。
1994年3月的某天傍晚,汪美紅的丈夫外出打漁時不幸溺亡,當時他們最小的兩個孩子才只有三歲,大兒子又天生殘疾,患有眼盲和白化病,這讓汪美紅感覺天都塌了。
丈夫去世后,守著空房和兩兒一女的汪美紅半年沒有工作,“只出不進”讓這個本就貧苦的家庭再次陷入窘迫,于是汪美紅就想到了去干挑夫,因為這個職業時間不固定,可以有空照顧孩子,算是很好的選擇。
當時,村里的女挑夫其實也不少,但她們都有丈夫幫忙,隔天換著挑,而汪美紅只能每天都干沒法休息,可為了賺錢養活家庭,她只能如此拼命。
別人跑兩趟,她就跑三趟,別人挑100斤,她挑200斤,到了晚上有散貨,她也搶著去干。
這19年里,汪美紅磨獲了100多雙解放鞋,扛壞了30多根扁擔,靠著常年重體力勞動把孩子們撫養長大。
還記得最早去挑山時,汪美紅只能把年幼的孩子拴在桌角,回來的時候滿地都是排泄物,這讓她感覺既難受又無奈。
后來孩子大了點,汪美紅就在周末讓他們幫忙挑山,她想讓孩子們知道生活的不易,以后爭取不再過這種苦日子。
或許是因為吃夠了苦,汪美紅的兩個孩子成績都十分不錯,在縣城重點高中讀書,大兒子也去上海做了盲人按摩。
臨近高考,汪美紅很是牽掛他們,但平日挑山總不得閑,所以她就抽空做了點清明粿給孩子們送去,一顆顆飽滿的粿子,包含著汪美紅無言的愛。
高考結束后不久,喜訊接連而至,兩兄妹雙雙考入重點大學,女兒如愿去了醫科大,兒子也收到了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可隨之而來的還有繳費通知單,靠汪美紅的一根扁擔是遠遠挑不起這些的。
更糟糕的是,齊云山后山公路即將開通,汪美紅的挑夫生涯也快到頭了。
就在汪美紅一籌莫展之時,一位網友主動站了出來,他愿意承擔兩個孩子的學費。
他叫王一挑,是徽州餛沌的非遺傳承人,或許是因為自己也從小挑餛飩賣,王一挑十分理解汪美紅的辛苦,再加上他只有一個小孩,負擔沒有那么重,所以愿意伸出援手。
這讓汪美紅感激不已,她本想只接受一個孩子的學費資助,另外一個還是自己來湊,可王一挑堅持幫人幫到底,這樣一來汪美紅只用負責生活費就夠了。
那么,孩子的爺爺奶奶都去哪了?為什么不能幫汪美紅分擔一下呢?
原來,公婆在自己兒子去世后,就把汪美紅視為克星,認為是她執意讓兒子去打漁,才導致悲劇發生,所以對母子三人不聞不問,還在村里到處說汪美紅的壞話。
2013年,汪美紅上了央視,她的故事感動了千萬人,還當場得到了一位曹姓先生的30萬捐贈。
可事實上,那些錢是為了幫助像汪美紅這樣的貧困母親,她本人并沒有拿到一分錢,但看了電視的公婆以及同村人都不相信,他們認為是汪美紅私吞了那筆捐款。
在他們看來,汪美紅不但不孝敬長輩,還繼續賣慘,所以才有了公婆的謾罵以及全村人的排斥和冷眼,對此汪美紅也無力辯解。
上了電視后,汪美紅的故事被改編成了滬劇,一經上映就大受歡迎,可她的人生卻沒有因此發生轉變。
齊云山后山的公路修通后,汪美紅徹底沒了工作,找不到生計的她,開始琢磨著挑水上山賣給游客。
自從上過電視后,汪美紅也變得小有名氣,一些游客認出她,會主動找她買水合影,這么下來一天也能賺一些。
只是,不善言辭的汪美紅并不習慣出名的感覺,她已年近50歲,身體因常年挑山落下了一身疾病,腿部有風濕性關節炎,脊椎也已彎曲變形,常年的重擔還在她肩膀上磨出了一層厚厚老繭。
這些年來,汪美紅每次上山歇腳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可她還是要堅持下去,只為了撐起家庭的重擔。
那么,對此大家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