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然屹立在東郊的紫金山,儼如南京城的一名忠實衛士,一夫在此,萬夫莫過。這里三峰并起,蜿蜒如龍,氣勢雄偉,巍峨壯麗。鐘山雄姿,曾使三國諸葛亮驚嘆不已,道出了“鐘山龍盤,石頭虎踞”的名句。東晉初年,人們見到山頂上有紫金色祥云繚繞,便以“紫金山”相稱。
中山先生的陵墓,正修建在鐘山南麓。那青色的琉璃瓦頂、高大的古樸牌坊、長長的石階墓道,為秀麗的鐘山平添了幾分莊嚴、壯觀的氣氛。
如今,沖天的濃煙烈焰驅散了紫金色的祥云,巨大的爆炸聲浪破壞了宜人的恬靜。
守衛在紫金山之巔的部隊,是由黃埔一期生、留學德國步兵學校的桂永清指揮的教導總隊。
教導總隊,是一支裝備精良、由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精銳部隊,素有“蔣介石的鐵衛隊”之稱。在桂永清的麾下,除有6個步兵團外,還專門設有炮兵團、騎兵團、工兵團、輜重團,共有4萬余人。在南京衛戍軍中,沒有其他任何一支部隊的兵種和人數,可以同他相比。
1937年11月上旬,桂永清和副總隊長周振強,曾經率7000多人前往上海,參加了淞滬抗戰中最后一周的戰斗,人員損失一半。但是,整個總隊,元氣未傷。
11月末,唐生智向這支精銳的部隊下達了作戰命令:“教導總隊以協同友軍固守南京為目的,決定于工兵學校、西山、紫金山、岔路口、中山門、太平門附近地區,占領陣地,加強防御工事,阻擊殲滅沿京杭公路來犯之敵。”
唐生智把紫金山交給了教導總隊。其他各支隊的防區,曾經隨戰局的變化而不斷調整,唯有桂永清的部隊,沒有移動過一步。
桂永清、周振強和參謀長邱清泉等人的指揮部,設在堅固的富貴山地下室里。
攻打紫金山的敵軍,是不久前剛從長江口登陸的中島今朝吾第十六師團。性格冷酷的中島,從長江口一路燒殺過來。他決心從紫金山下,殺開一條通向南京城門的血路。
12月8日清晨,中島命令他的部隊向紫金山發起沖擊。山坡上的蒼松翠柏,第一次經受炮火的肆虐摧殘。
在鐘山南麓外圍,有一座不高的山頭,名叫紅毛山。它是鐘山前沿的屏障。教導總隊的一個營在這里防守。
日軍在一陣猛烈的炮擊之后,由一支裝甲部隊開道,大批步兵跟隨在后,蜂擁而上。
“狙擊手,上!”營長周石泉向他的第一批狙擊小分隊下達了命令。
狙擊手們攜帶著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奮不顧身地沖向坦克。他們有的縱身躍上坦克車頂,有的把炸藥安放在坦克的履帶下。
勇士們滾動、跳躍在坦克車群中間。
敵人步兵的子彈,雨點般地向他們射來。
幾個勇士倒下了。
敵人的一輛坦克車被轟然炸毀,動彈不得。
隨著日軍的不斷增援,戰斗越來越激烈,守軍的傷亡十分嚴重。周營長把自己手中的最后一張牌——預備隊第十一連也用上了。
幸好,在關鍵時刻,總隊部派來了軍士營和反坦克炮。這使守軍力量大增,士氣為之一振。日軍終于未能攻下紅毛山,只好留下少量兵力在這里牽制,而將主力用往別處尋求突破口。
激戰同時在老虎洞發生。
老虎洞高地是紫金山第二峰與第一峰的前哨陣地。守衛老虎洞的是教導總隊的一個營。
當天一早,在日軍陣地的上空,高高升起了一只巨大的氣球。氣球下面載著一名指揮炮兵射擊的偵察兵。
中國士兵還沒有見過這種東西。正當他們驚訝地注視空中的氣球時,敵人的炮彈已經鋪天蓋地地傾射過來。
羅雨豐營長緊急指揮官兵們避入掩體。接著,他們居高臨下,用密集的火力,反擊敵人的沖鋒。
紫金山怒吼了,它不能容忍強盜的欺凌。
成群的日本兵被擊斃在山坡上。
第二天拂曉,天剛微明,一陣低沉的轟鳴由遠而近。戰斗了一整天的山林,從疲憊的沉睡中驚醒。一群敵機飛臨老虎洞陣地上空,狂轟濫炸。密集的炮彈也從遠處呼嘯而來。
陣地上槍炮聲震耳欲聾,燃燒彈燃起熊熊烈火,煙幕彈放出白色煙霧。
在炮火、濃煙的掩護下,日軍又嗥叫著沖上山來。
“弟兄們,不要驚慌,靠近了再打!”羅營長的喊話,既是指導,又是命令。
敵人近了。更近了。
“打!”于是,煙幕中發生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混戰。
羅營官兵,在激烈的拼殺中,度過了大半天。
下午,敵人發射了更多的炮彈和燃燒彈。山坡上樹枝已經燒盡,再沒有任何遮擋。守衛山頭的官兵,大半已經犧牲。
羅雨豐正在陣地前沿鼓勵下屬,與陣地共存亡,忽然,一顆炮彈飛來,就在他的身邊爆炸了。他躲避不及,倒在了他所守衛的陣地上。
紫金山愁眉緊鎖,為它懷中的烈士肅穆,中山先生的在天之靈,為勇士的犧牲而悲痛。
經過慘烈的戰斗,老虎洞失守了。日本人用巨大的代價,換來了紫金山麓的橋頭堡。
但是,等待著他們的,是紫金山峰上更加頑強的抵抗。
巍巍鐘山,象征著南京軍民不屈不撓的性格。
12月10日,松井石根為勸降失敗而惱羞成怒。他把大批的炮彈傾瀉在城郊的各個戰場。紫金山的西山、陵園新村和第二峰主陣地,正經受著密集炮火的轟擊。
炮擊以后,在飛揚的硝煙和塵土之中,日軍的坦克分兩路出動,引導著集團步兵發起沖鋒。左路由孝陵衛街的公路向西山進攻,右路則由靈谷寺向中山陵、陵園新村進攻。
莊嚴巍峨的中山陵墓和九層八面螺旋式的靈谷寺塔,淹沒在戰火烽煙之中。
教導總隊的反坦克炮連,不顧敵人密集如雨的炮火,奮勇還擊。他們一連擊毀敵人兩輛坦克,使日軍的進攻受到阻滯。教導總隊的步兵趁勢猛烈還擊,實施反沖鋒。
紫金山硝煙彌漫,槍炮聲震撼山谷,戰場上躺滿了雙方士兵的尸體和傷員。
在西山陣地前,中國守軍反坦克炮連的連長王峻和全連官兵,都犧牲了。他們都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不愧為鐘山勇士。
防守在紫金山南面衛崗高地的一個連隊,與一股企圖突進中山門的日軍,進行激烈的廝殺。連長王植三已經多處負傷,仍不肯退下火線。他用紗布簡單地包扎了一下,帶著滿身血跡,高聲呼喊:
“弟兄們,我王植三同你們生死在一起,一定要頂住!”
士兵們沖出戰壕,同蜂擁上來的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或者在敵人的刺刀下倒下,或者把刺刀狠狠地扎進敵人的軀體——他們只有這兩種選擇。
從白天血戰到黑夜,敵人竟沒有能夠通過這座小小的高地。
當夜幕籠罩大地以后,日軍中島師團的第三十三聯隊,又向紫金山第二峰發起了猛攻。
密集的槍炮聲,打破了中山陵園的短暫寂靜。
微弱的月光下,紫金山山坡上人喊馬嘶。
中國守軍居高臨下,以大量的手榴彈殺傷敵人。夜空下,發出一簇簇明亮的煙火。在不間斷的手榴彈爆炸聲中,夾雜著敵人“啊,啊”的痛苦哀鳴。
“弟兄們,隨我來!”一位營長率領了200余名敢死隊員,從陣地的左側沖下山來。
他們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現在敵人面前,使強盜措手不及。敢死隊員們隨身攜帶著手榴彈、大刀,對遠處的敵人便投擲手榴彈,對近處的敵人就揮舞大刀砍殺。敵人成批地倒下,傷亡慘重。許多敢死隊員也在沖殺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1日、12日,紫金山西山與第二峰間的主陣地上,日夜鏖戰。
中島為了拿下紫金山,調派了大量的預備隊前來增援。日軍的加農炮使用威力強大的穿甲彈直射紫金山。
中國軍隊的機槍掩體不斷被擊毀,犧牲了的機槍手被覆蓋在泥石下面。山頭上的機槍聲漸漸稀疏,但是,那余下不多的幾挺機槍仍在頑強地怒吼。
陵園新村的房屋被燃燒彈擊中,升起了熊熊大火。火光中,高聳的中山陵墓和靈谷寶塔,顯得更加雄偉。
教導總隊的一個榴彈炮連在明孝陵、廖仲愷墓一帶占領陣地。到12日中午,這里已被轟擊得彈痕累累,樹木和地面的枯草都燃燒起來,烈焰沖天。
榴炮連的代理連長嚴開運,為了避免損失,向總隊參謀長邱清泉報告,請求將榴炮陣地后移。
“不行,我們第一線的部隊仍在堅持戰斗,你們不能后移。為減少損失,你可將班、排陣地在防區內作些調整,但是決不許后撤!”邱參謀長斬釘截鐵地說。
這個榴炮連沒有后撤。他們在火海中堅持戰斗。
紫金山第二峰陣地,于12日下午6時被日軍突破了。雖然這時衛戍軍總部已經向各部隊下達了撤退命令,但是教導總隊的官兵,仍在紫金山一號高地上與敵血戰。
紫金山是中國軍人不屈不撓的象征。歷史是最可靠的見證。
主攻中山陵陣地的日軍片桐聯隊長說:“中山陵是非常堅固的,很難攻克。”
松井石根在事后也不得不承認:“南京的教導總隊曾發揮相當勇猛的抵抗。”
唐生智在向蔣介石的報告中說:“守紫金山之部隊,沉著勇敢,迨我軍退出南京之翌日,猶有一部官兵死守陣地,作壯烈之犧牲。”
壯烈的紫金山戰斗,是一支雄壯的協奏曲。它飽含著許許多多激動人心的音符。每一寸土地都是一條譜線,每一名愛國軍人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
12日傍晚,在紫金山的另一塊防坦克炮連陣地上,連長顏希儒接到了全連撤退的命令。他早就準備好了兩枚手榴彈,掛在胸前,決心同敵人同歸于盡。這時,紫金山陣地已有多處被敵人突破。防坦克炮連的陣地前,又有成群的敵人蜂擁而上。
“弟兄們,把炮彈全部打完,炸毀炮身,攜帶輕武器撤退。連隊由副連長指揮,我留在這里掩護!”顏希儒的指揮井井有條。
全連發出陣陣的排炮。這炮彈原是用來打坦克的,現在“大材小用”,只好向著敵人的步兵群射擊了。一顆顆炮彈,在敵群中爆炸。正在沖鋒的敵人被打得滾的滾,爬的爬。他們沒有想到還會受到這么猛烈的回擊。
當幾門防坦克炮全部銷毀后,顏希儒命令:“弟兄們,趕快撤退!我掩護你們!”
這時,被打得暈頭轉向的敵人,重又整理好隊伍,沖了過來。
兩名士兵跟隨在連長身邊。
“連長,快同我們一起走!”士兵們一邊整隊撤退,一邊呼喊著連長。
“你們先走,我會趕上來的!”連長一面用手槍射向敵人,一面這樣安慰自己的士兵。
可是,沒過幾分鐘,防坦克炮連的陣地再發出“轟!”“轟!”兩聲巨響后,便最后停止了抵抗和戰斗。
顏連長實現了自己的誓愿。他用最后的兩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他沒有再回到自己的連隊。但是,他的名字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史冊上永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