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侯娟娟 韓堃 實習生 孔佳欣
今年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至8月18日結(jié)束,共計30天 ,打破了近10年"40天長三伏"的慣例,成為近10年來"最短"的三伏天。而且,今年立秋在8月7日,末伏完全在立秋之后,形成"秋包伏"的格局。
河南省民協(xié)副主席、駐馬店市民協(xié)主席譚詠利介紹,三伏天的推算依據(jù)我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日法,以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起始,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開端。初伏和末伏時長固定為10天,而中伏則可能是10天或20天。今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7月20日,寅庚日)為入伏之日。由于從夏至到立秋僅有4個庚日,使得今年中伏只有10天,形成30天的"短三伏"。因末伏始于立秋之后,傳統(tǒng)上稱為"秋包伏",民間有"秋包伏,熱得哭"的說法。加之今年適逢雙春閏六月,整個伏天都處于農(nóng)歷六月內(nèi),因此今年夏季將格外炎熱。
譚詠利解釋,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
雖然今年三伏天時間相對較短,但暑熱依舊難耐。市民朋友們切不可掉以輕心,一定要密切關(guān)注天氣變化,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做好防暑降溫。(編輯 詹云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