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2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彭博社記者提問,以色列駐上海總領事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呼吁中國利用自身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敦促伊朗收斂其軍事和核計劃。以色列總領事白樂濰表示,伊朗通過出售石油獲得的大量資金被用于資助其在地區的“惡意活動”。請問中國外交部對此有何回應?毛寧表示,近期,中東爆發了嚴重的沖突,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是很清楚的。中方希望實現持續有效的停火,推動中東地區重回和平與穩定。
以色列的算盤其實不難猜。在與伊朗長年累月的敵對中,它迫切希望通過經濟和外交雙重手段,削弱伊朗的地區影響力。伊朗經濟的命脈——石油出口,恰恰是以色列眼中的關鍵命門。中國作為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自然成了以色列眼中最重要的“變量”。據報道,目前伊朗每日石油出口約170萬桶,其中約九成被中國采購。這樣的依賴比例,讓中國在伊朗經濟體系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哈梅內伊(資料圖)
但以色列想讓中國突然斷供,純屬異想天開。一來,中國和伊朗簽了25年400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鐵路、港口、能源項目都在推進,這時候撕破臉,損失誰來賠?二來,中國的外交風格向來是勸和促談,而不是搞經濟封鎖。過去幾年,中國撮合了伊朗和沙特和解,調解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矛盾,靠的是信譽,不是威脅。以色列想讓中國當“打手”,根本不符合中國的利益和原則。
白樂濰將中國稱為“唯一有能力影響伊朗的國家”,試圖用高帽誘逼中國服從其戰略。中國與中東國家的交往基石,始終是1954年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尤其是“不干涉內政”條款。若真按以色列要求切斷伊朗石油,后果將反噬全球。伊朗崩潰可能引發難民潮沖擊中亞,極端勢力更可能趁亂控制霍爾木茲海峽,這條承擔全球25%石油貿易的航道一旦中斷,國際油價將飆升至200美元/桶。中國在伊朗的4000億美元基建投資也將化為烏有。
伊朗遇襲(資料圖)
以色列要求中國對伊朗施壓,本質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甩鍋行為。在中東這片敏感區域,以色列長期推行強硬政策,自身挑起諸多矛盾,如今卻將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但中國不會被道德綁架,也不會被這種不合理要求所左右。以色列在加沙、黎巴嫩等地頻頻動作,相比之下伊朗在實際行動上保持克制,在此情形下,以色列不反思自身,反而要求中國“出手”,實在是本末倒置。
其實以色列這次的表態,也說明了他們心里的焦慮。上一次,以色列聯合美國,把伊朗一通炸,但根本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從特朗普的態度來看,他并不想陷入戰爭泥潭,但內塔尼亞胡明白,這是搞垮伊朗的最佳時機。那怎么辦?以色列就開始到處找“替身”。找歐盟,歐盟自己也不太穩;找阿拉伯國家,關系也談不上有多鐵。結果轉了一圈,盯上了中國。以為中國在伊朗投了錢,就可以“勸勸伊朗”。甚至覺得中國為了保護投資,會去幫以色列“管管”伊朗。這種邏輯,毫無現實基礎。
伊朗(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以色列的施壓已引發中方警惕。今年1月,以色列曾因強壓中國在巴以問題上讓步,遭中方“電話降格”冷處理——本應由司長級接聽的電話,最終只派副司長應對。此次無理要求后,中國駐伊朗使館緊急發布“暫勿前往”警告,暗示對局勢的預判比其他國家更嚴峻。以色列若繼續強推單邊主義,不僅換不來中國妥協,還可能讓兩國科技、農業合作亮起紅燈。畢竟,中國可以是以色列創新伙伴,但絕不是霸權主義的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