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再起波瀾?最新數據:2025年上半年以色列周邊空域軍用無人機活動次數同比增長89%,伊朗核項目離國際監管越來越遠,全球能源市場緊張指數刷新三年新高。局勢劍拔弩張,誰能踩住剎車?”
迷霧重重的“停火”下,戰火陰影未曾遠離
從2025年6月,全球多家智庫、情報機構發布的風險評估報告來看,中東局勢在短暫平靜后,再次陷入高度不確定。以色列與伊朗,兩個區域“重量級玩家”,明面上各自按下了暫停鍵,暗地里卻加緊備戰。
數據顯示,僅6月一月,以色列空軍在本國與敘利亞邊境的高強度演練增加了近一倍。與此同時,伊朗國內核設施的安保級別上調,核材料轉移頻率創下新高。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季度通報顯示,伊朗核項目的透明度快速下降,國際核查團隊實際進駐天數銳減,外界對其核活動進展的掌控能力大幅退步。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表面的“停火”更像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美國總統特朗普在6月底公開表示,“以色列有權自衛,美國會在關鍵時刻扮演應有角色。”這一表態,被多方解讀為“開綠燈”信號。
多線作戰下的以色
以色列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戰略交叉點。軍方高層頻繁召開閉門會議,軍情部門對伊朗核設施的衛星監控24小時不間斷。公開數據揭示,以色列近三個月對外軍購預算同比增長17%,其中一半流向高精度巡航導彈與反導系統。
多重壓力之下,以色列不僅在北部邊境應對黎巴嫩真主黨與敘利亞方向的威脅,還需在加沙持續面對哈馬斯和胡塞武裝的火箭彈襲擊。五角大樓軍事分析師最新報告指出,以色列實際可動用的作戰部隊總數已接近極限。
國內政局方面,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025年初的支持率跌至歷史低點。外界普遍認為,強硬的對伊政策能為其國內形象加分,尤其是在新一輪大選臨近之際。他親赴華盛頓,與特朗普多輪閉門會談,動用個人外交資源,目的只有一個——獲得美國公開或默認的軍事授權。
美媒披露,內塔尼亞胡遞交了一份“以色列安全新戰略”,明確要求美方在特定情況下無需再三請示即可聯合行動。特朗普在會后強調,“美國會與以色列并肩作戰,決不容忍伊朗跨越紅線。”這一表述,雖未點名“開戰”,但已釋放出極強的信號。
伊朗的核博弈,拖延還是加碼?
伊朗官方6月公布的核活動報告,雖未透露具體鈾濃縮比例,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監測數據顯示,其高豐度濃縮鈾庫存量較去年底增長約24%。伊朗議會多位強硬派議員要求政府“加緊核能力建設”,以備隨時應對外部打擊。
在上海合作組織國防部長會議期間,伊朗防長與中方代表密會,傳出意向采購殲10C戰機的消息。盡管中國未做公開回應,以色列方面已表現出高度警惕。以色列駐華領館公開警告,中方對伊朗的軍事裝備出口將“嚴重影響地區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近期陸續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信息通報與現場核查合作。外部世界對其核項目具體進展逐漸失去把控。美國智庫CSIS援引衛星圖像稱,伊朗國內多個疑似核設施出現新建掩體和運輸車輛頻繁活動跡象。
外交層面,伊朗加大對中俄的拉攏力度,試圖在美以壓力下尋求更大國際支持。俄外交部主動提出,愿意協助伊朗轉移和監管部分核材料,為“重啟信任”提供平臺。
特朗普“開綠燈”信號背后,美伊談判再陷僵局
2025年6月下旬,白宮對外宣稱“愿意與伊朗重啟核談判”,但附加條件極為苛刻:伊朗需暫緩所有敏感核活動,接受美以聯合核查,方可進入實質談判。伊朗方面則要求美方率先解除部分制裁,并保障不會再遭到突襲。
雙方在核心訴求上分歧明顯,談判桌一次次搭起又一次推倒。情報界普遍擔心,談判僵持將加劇以色列的“先發制人”沖動。
美國國內反戰聲音持續升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民調顯示,超過61%的美國民眾反對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41%擔心沖突會導致油價暴漲和全球經濟震蕩。
盡管如此,特朗普政府的“鷹派”人物在國家安全會議上直言不諱,“伊朗若被判定突破紅線,美國會全力支持以色列自衛。”這一態度,已成為伊朗決策層“最警惕的不確定性”。
中方立場
中國政府近期在多個國際場合發出明確信號。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國會議上重申,任何試圖通過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做法都是“火上澆油”,中國主張所有相關核活動應納入國際原子能機構嚴格監管。
在以色列議員6月初訪問臺灣后,中國駐以大使館罕見地以“三個嚴重”措辭強烈抗議,進一步凍結了中以之間的高層交流。中國官方媒體連發評論,強調一個中國原則不可挑戰,同時呼吁中東各方應通過對話解決分歧。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近期表態,在軍品出口方面堅持“慎重、負責”,只與真正的友好國家合作,并強調“出口武器裝備必須有助于地區與世界和平穩定”。這一表態,被廣泛解讀為對以色列公開施壓,警告其不要借機挑釁中國利益。
在安理會表決有關伊朗問題時,中國代表團明確指出,“美國才是伊核危機的始作俑者”,要求美方以實際行動營造有利于談判的環境。
多方角力,前景撲朔迷離
以色列、伊朗、美國三方博弈,早已超越軍事層面。能源市場波動、全球供應鏈緊張、地區極端勢力蠢蠢欲動,任何一點火星都可能點燃更大的沖突。
加沙地帶6月以來的多輪停火談判屢屢擱淺。哈馬斯公開表示,愿意在以軍撤軍和國際援助保障下實現永久停火,但以色列堅持強硬條件,包括“自愿遷徙”方案。外界普遍擔心,這一提議實際會加劇人道主義危機,為新一輪軍事行動“預埋炸藥包”。
胡塞武裝近期多次向以色列目標發射導彈,紅海航運安全形勢持續惡化。全球能源巨頭紛紛調高中東風險溢價,導致國際油價在6月底突破每桶92美元,為三年來新高。
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公開警告,“一旦發現伊朗有重建核能力的跡象,以軍將立即采取行動。”伊朗則在公開場合反復強調,“如果以色列選擇動武,伊朗的反擊絕不會手軟。”
伊以沖突的背后,誰在受益?
國際能源機構(IEA)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僅6月,全球石油市場由于中東局勢緊張,現貨價格波動幅度高達16%。歐美大型對沖基金加緊布局中東能源衍生品,顯示對沖突升級已有預案。
俄羅斯則以“調解者”身份高頻出鏡,提出愿意為伊核材料提供儲存服務,以降低地區緊張。外界分析,俄方既可借此增強在中東影響力,又能在能源市場獲益。
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雖因內外壓力有所下降,但通過“有限授權”方式,仍然掌控著區域局勢的開關。以色列則試圖在美中俄多極競爭中,為自身爭取最大安全空間。
懸念未解,戰爭與和平的博弈仍在繼續
無人機在夜色下盤旋,全球資本市場屏息以待。以色列是否會率先出手,伊朗是否會“亮底牌”,特朗普的“開綠燈”究竟點亮還是熄滅?所有人都在等待下一個關鍵節點的到來。
中東的棋局,遠未落子終盤。每一次情報流轉、每一條外交聲明、每一次國際會議的細節,都可能成為局勢逆轉的分水嶺。(IEA)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僅6月,全球石油市場由于中東局勢緊張,現貨價格波動幅度高達16%。歐美大型對沖基金加緊布局中東能源衍生品,顯示對沖突升級已有預案。
俄羅斯則以“調解者”身份高頻出鏡,提出愿意為伊核材料提供儲存服務,以降低地區緊張。外界分析,俄方既可借此增強在中東影響力,又能在能源市場獲益。
美國在中東的影響力雖因內外壓力有所下降,但通過“有限授權”方式,仍然掌控著區域局勢的開關。以色列則試圖在美中俄多極競爭中,為自身爭取最大安全空間。
參考資料:美媒爆:以色列正為再次打擊伊朗的可能性做準備,特朗普或在特定情況下“開綠燈”
2025-07-08 11:28·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