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計劃全面推動針對中國等國家公民購買美國農田的禁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9日表示,這是典型的歧視性做法。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專家認為,中國公民持有的美國農地占比極小,美方惡意炒作該話題旨在為國內政治議程推波助瀾。
據美國《紐約郵報》報道,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在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政府將啟動一項“強有力、多機構協同推進”的“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防范“外國競爭對手”對美國的農田、糧食供應和關鍵研究進行滲透和控制,“其中包括禁止中國公民購買美國農田”。
計劃文件顯示,美國農業部將加強對外國持有美國農田情況的公開披露,對虛假申報實施更嚴厲的懲罰,并與國會及各州合作,禁止外國對手購買農田。羅林斯還表示,她的部門和其他機構將協助禁止中國公民購買農田,并“收回”已經購買的土地。
提到這份計劃發布的背景時,羅林斯稱,美國農業“面臨犯罪分子、政治對手和敵對政權的威脅”。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盡管該計劃也適用于俄羅斯、伊朗等美國眼中的對手,但主要針對的是中國。“收回與中國公民相關的農田并非先例。”報道提到,自2022年中資企業在北達科他州一宗370英畝(149公頃)的土地交易被當地官員阻止以來,美國各州對與中國有關的實體收購美國農田的審查力度驟增。阿肯色州2023年10月以“國家安全”為由,勒令中資企業出售160英畝(65公頃)的美國農田。
據《紐約時報》盤點,目前有26個州禁止或限制外國人在其境內購買或投資農業用地,最新聯邦層面的舉措“凸顯了近年來人們對外國(尤其是中國)公民擁有美國農田的日益關注”。
據2023年美國有關部門的數據,外國實體擁有近1800萬公頃的農田和森林,其中中國企業僅控制0.5%,而加拿大持有農業用地面積則接近1/3。羅林斯稱,中國受到關注是因為中國公民擁有的美國農田“大部分位于重要的美國軍事基地附近”,而《華盛頓郵報》指出,目前尚無中國公司利用美國農田對美方軍事行動進行監視的公開案例。
美國問題專家呂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據來看,中國公民持有的美國農地占比極小,不值得大肆渲染,然而,美國政府卻刻意炒作這一話題,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美國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反華、恐華、仇華心態,通過制造輿論熱點來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為其國內的政治目的服務。“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國一些地方利益的擔憂,他們擔心外國資本進入會沖擊其在土地市場的優勢地位,盡管目前并無證據顯示中國公民有大量購買美國土地的趨勢。”呂祥表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9日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剝奪特定國家機構和公民購買土地和房產的權利,是典型的歧視性做法,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最終也將損害美國自身利益。我們敦促美方立即停止將經貿投資問題政治化。
《華盛頓時報》提到,“國家農場安全行動計劃”提出之際,美國政府的大規模驅逐移民行動正與農業部門對移民勞動力的持續依賴產生沖突。在新聞發布會上,羅林斯還被問及農業部門移民勞工面臨的壓力。
羅林斯還稱,美國農業部已將70名個人和550個與“關切國家”有關聯的實體從其合同及研究合作關系中移除。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名代表在回應美媒質詢時表示,中國企業對美國農業的投資不僅創造了就業崗位,還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將中國投資政治化只會損害國際社會對美國市場的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