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7月10日報道 法國《回聲報》網站7月8日刊登記者拉斐爾·巴萊涅里撰寫的報道,題為《中國大城市騎行成為潮流》,編譯如下:
“騎行即生活。”店門口印著的這句標語定下了基調。RE而意自行車店位于上海市中心,是自行車愛好者的天堂。布魯克斯車座、布朗普頓折疊車、各種配件應有盡有。
自7月5日環法自行車賽開始以來,許多顧客聚集在這里,觀看巨型屏幕上播放的賽事。
RE而意是一對中日夫婦的心血結晶,自2017年成立以來,他們已在北京、上海和成都開設了十多家連鎖店。為了吸引中國富裕的城市居民,該公司將重點放在高端市場和社區精神上。公司出版自己的報紙,定期在中國、亞洲其他地區甚至歐洲組織騎行活動。所有客戶通過不同的微信群聯系。
“對我們來說,自行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還是朋友、伙伴,我們可以和它一起去旅行。”店里的員工阿寶(音)說。
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這家企業在中國找到了增長點。自新冠疫情以來,自行車文化在中國大城市迅猛發展。
自行車正成為30歲至40歲富裕階層的新潮配飾,這一人群在疫情后渴望開闊空間,并更加關注自身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年輕時曾熱衷于奢侈品的也是這群人。“疫情讓健康重新成為人們最看重的事,那也是人們需要消遣的時期,自行車恰好填補了這個空缺。”阿寶回憶道。
5年過去,這股熱潮持續升溫。去年天貓“雙十一”大促活動中,騎行全品類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英國折疊車品牌布朗普頓自從在社交平臺小紅書爆紅后,在25歲至45歲群體中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2024年,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業績增長32%,新增10家門店,在華門店總數達21家。“我們進入中國10年,但真正走紅是在3年前。”布朗普頓自行車公司中國區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該品牌現年銷量約3萬輛,是疫情前的15倍。
與歐洲城市一樣,中國城市也通過改造城市景觀為自行車騰出更多空間。在上海,曾經分布在蘇州河沿岸的工廠已被遷走,取而代之的是一條長達100多公里的步行與騎行觀光長廊。
“過去我們的客戶會在周末去上海郊區騎行,如今他們也用來在市區通勤。”這家英國品牌的中國區發言人表示。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巴黎,“自行車通勤”都前景廣闊。(編譯/趙可心)
4月22日,參與“世界地球日”騎行活動的人們在毛姆禮帽咖啡館前打卡合影。(新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