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折疊屏手機市場持續內卷的背景下,三星今日正式發布Galaxy Z Fold7,以215克的機身重量、8.9毫米折疊厚度及4.2毫米展開單邊厚度,刷新行業紀錄,成為全球最輕、最薄的大折疊屏手機。
這一數據不僅遠超前代Z Fold6(239克),甚至比iPhone 16 Pro Max(227克)更輕,徹底顛覆“折疊屏=厚重”的固有認知。
鈦金屬與精工鉸鏈的雙重突破
三星Galaxy Z Fold7的極致輕薄源于材料與結構的雙重創新。據官方拆解顯示,其首次采用鈦金屬支撐板替代傳統不銹鋼,在提升機身強度的同時減重15%;外屏蓋板升級為康寧大猩猩玻璃陶瓷2,通過晶體結構增強抗沖擊性,厚度卻減少30%;鉸鏈部分則搭載超薄精工裝甲鉸鏈,水滴形設計分散應力,使展開厚度從Z Fold6的6.1毫米壓縮至4.2毫米,折痕深度減少40%,幾乎達到“視覺不可見”水平。
“這一設計讓折疊屏首次具備與直板旗艦正面競爭的資本。”行業分析師指出,“當iPhone 16 Pro Max的227克被吐槽‘半斤機’時,Z Fold7用215克證明,大屏與便攜性可以兼得。”
8英寸巨幕配驍龍8至尊版
盡管機身大幅瘦身,Z Fold7的屏幕與性能卻未妥協。其外屏從6.3英寸擴大至6.5英寸,比例調整為21:9,更接近傳統手機手感;內屏則從7.6英寸躍升至8英寸,成為三星折疊屏史上最大內屏,支持2600尼特峰值亮度與10-bit HDR顯示,即便在強光下也能清晰呈現細節。
核心配置上,Z Fold7搭載高通驍龍8至尊版(for Galaxy)定制芯片,NPU性能提升41%,CPU與GPU分別提升38%和26%,配合4400mAh電池與25W快充,可實現40小時連續續航。
影像系統首次引入2億像素主攝,搭配1000萬像素長焦與1200萬超廣角,支持AI影像增強與夜間視頻降噪,暗光拍攝亮度提升44%。
AI深度融合折疊形態
基于Samsung One UI 8系統,Z Fold7將AI能力與折疊形態深度整合。例如:
多模態智能助手:可同步解析文本、語音指令及視覺內容,支持實時翻譯、生成式編輯與思維導圖生成;
即圈即搜2.0:在游戲場景中可精準調取關鍵信息,如《原神》中直接圈選怪物屬性并搜索攻略;
音頻橡皮擦Pro:通過AI識別并消除視頻中的風聲、車流聲等背景噪音,無需外接設備即可獲得專業級音頻效果。
此外,Z Fold7的外屏與內屏支持跨應用多任務處理,用戶可同時運行三個應用窗口,并通過拖拽實現內容共享。例如,在編輯Word文檔時直接從相冊拖入圖片,或在外屏查看郵件時用內屏展開視頻會議。
輕薄背后的取舍與定價策略
盡管Z Fold7在輕薄化與性能上表現亮眼,但其25W快充與IP48防護等級仍引發爭議。對比國產折疊屏普遍采用的67W以上快充,三星的充電速度明顯落后;而IP48(防塵與短暫浸水)的防護標準也低于部分競品的IP68。
定價方面,Z Fold7國行版起售價為13999元,與前代持平。分析人士認為,三星此舉旨在鞏固高端市場地位,但面對華為Mate X6、榮耀Magic V3等國產折疊屏的降價沖擊,其市場份額或面臨挑戰。“Z Fold7的輕薄化是一次技術秀,但消費者是否愿意為‘最輕’支付溢價,仍需市場檢驗。”
折疊屏進入“毫米級”競爭時代
三星Galaxy Z Fold7的發布,標志著折疊屏手機正式邁入“毫米級”競爭階段。據供應鏈消息,華為、小米等廠商已在研發厚度低于9毫米的折疊屏新機,而OPPO、vivo則已在研發卷軸屏與三折屏的形態創新。
“當折疊屏的厚度與重量接近直板旗艦時,其核心賣點將回歸屏幕體驗與生態整合。”IDC分析師指出,“Z Fold7的輕薄化只是開始,未來三年,折疊屏市場將迎來新一輪技術爆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