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1月中國啟動反傾銷調查、10月征收最高39%臨時關稅后,法國的“液體黃金”白蘭地對華出口量斷崖式下跌,波爾多港口庫存堆積,橡木桶商、玻璃瓶制造商陷入困境。14億歐元的年出口市場受影響,關乎1.5萬個直接和7萬個間接就業崗位。馬克龍政府奔走斡旋,這場拉鋸戰在2025年7月4日終于迎來關鍵轉折。
7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自次日起,對歐盟白蘭地征收27.7%-34.9%的反傾銷稅,實施五年。同時接受34家歐盟企業提出的“價格承諾”,只要其履行最低進口價格,即可免征關稅。法國干邑行業協會(BNIC)火速證實,人頭馬、軒尼詩、馬爹利三大巨頭已同意在中國提價以換取豁免。人頭馬君度集團隨即發表聲明,稱該方案對財務的沖擊“遠低于預期”,是“明顯更有利的選擇”。馬克龍的反應也堪稱迅捷。當天下午,他就在社交平臺X發文,稱這是“解決威脅法國出口爭端的積極一步”。字里行間透著釋然,畢竟中國市場的重啟能緩解干邑產區的就業危機,更避免在特朗普對歐關稅大棒即將落下之際雪上加霜。
法國外長巴羅也同步稱贊中方的“積極舉措”,白蘭地爭端看似已成過去時。然而法國人的滿意僅停留在表面。巴羅外長在聲明中話鋒一轉,點明“重大分歧猶存”:部分中小企業未能納入豁免名單,法方將繼續推動“在調查啟動前基礎上達成最終方案”。這透露出三層不滿:一是未被覆蓋的中小酒莊仍面臨高額關稅,產業鏈修復并不完整;二是提價承諾擠壓了企業利潤空間;三是法國真正期待的是徹底取消關稅而非有條件豁免。
更深層的矛盾在于,馬克龍試圖將白蘭地解決方案塑造為“中歐貿易摩擦模板”。他在與王毅會談時強調,希望歐盟與中國借鑒此模式處理電動汽車關稅爭端。但中方態度明確——王毅當面要求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大國”,推動歐方取消對中國電動車的不公平關稅。這種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暴露出中法對“公平貿易”的認知鴻溝:法國視白蘭地方案為終點,中方卻將其視為解決電動車爭端的起點。馬克龍的困境,實則是歐洲戰略自主理想與地緣現實碰撞的縮影。
他一面在香會上宣稱“尊重亞洲國家主權”,試圖在中美間左右逢源。一面又配合美國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導致白蘭地遭遇反制。這種搖擺已讓法國付出代價:農民抗議庫存積壓,行業協會掛出“反對經濟自殺”的橫幅。而特朗普對歐盟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的90天暫緩期將于7月9日到期,歐盟既怕得罪美國,又不愿放棄中國市場,首鼠兩端間盡顯被動。
王毅在巴黎的發言點明了破局關鍵:“希望法方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這句話看似溫和,實則暗含機鋒——若法國繼續在電動車等領域設置壁壘,白蘭地爭端中的“價格承諾”模式隨時可能逆轉。中方的誠意已有體現:接受34家企業豁免申請本身是罕見讓步,且終裁稅率(32.2%)低于去年臨時稅率。
但法方若只盯著“未解的分歧”,忽視中方核心關切,經貿摩擦必將再生變數。中法白蘭地關稅爭端雖達成階段性妥協,但深層矛盾遠未化解。未來雙方能否超越"以牙還牙"的博弈思維,在電動車等關鍵領域建立對等互惠機制,將決定這場拉鋸戰是走向雙贏還是兩敗俱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