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臺風讓民進黨當局的光電政策現了原形。臺風“丹娜絲”侵襲南臺灣,大浪摧毀位于屏東佳冬外海的太陽能光伏系統漂浮式平臺設施,大量被打散的支架遍布岸邊(如圖)。
臺灣《中國時報》9日稱,臺“經濟部”花上億元新臺幣補助屏東佳冬建置的太陽能光伏系統浮臺計劃遭摧毀,殘骸布滿沙灘,綿延2公里,污染海岸線。高雄市議員還接到消息稱,林園區汕尾海邊也發現疑似浮臺,分析是從屏東漂流至此。高雄民眾表示,漲潮時各種物品都會漂進港內,造成嚴重污染,“真的危害海洋”,漁民都很擔心若有其他廢材沉落海中,屆時作業漁網恐遭割破,影響漁獲。
報道稱,上述浮臺由旭東環保科技公司承建,為臺“經濟部”的“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臺技術開發計劃”執行廠商。“立委”蘇清泉痛批,浮臺材質號稱抗熱、抗鹽、抗7級海浪,結果一個中度臺風就原形畢露,真正抗不了的是錯誤政策,若非民進黨能源政策走偏,怎會讓人民納稅錢一秒變垃圾?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稱,2公里長的黑色殘骸橫掃南部海岸,“火燒赤壁都沒這么慘”,如今民進黨將森林、山坡、沙灘、海洋全鋪上光電板,不但傷害環境,更是一場政策災難。她揭露,旭東公司拿了1.35億元(新臺幣,下同)補助,股價從30多元漲到120元,“政府撒錢幫人炒股,結果像國王的新衣,一場臺風就現形”。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黃國昌也質疑稱,當局補助旭東公司1億多元,現今屏東海岸遭受光電板浩劫,卻沒有人出來負責與響應,要求“經濟部”必須說清楚。
臺“經濟部能源署”則嘴硬辯稱,相關設施為“海上試驗”,主要就浮臺系統耐受性、穩定性以及安全性進行相關數據收集及研究,并未真正發電。民進黨也辯解稱,這個測試用的“實驗浮臺”上面并無光電板,來不及拆除才遭臺風破壞。然而,島內網民對此并不買賬,紛紛在相關新聞下留言表示,“如果臺風來前就知道不抗風,廠商火速拆除光電板,那當初政府補助的1億元可以先收回,等抗風成功再補助嗎?”
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9日質疑旭東環保公司是“綠友友”,曾任屏東縣長的“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過去不但幫旭東背書,他任命的屏東縣前環保局長魯臺營也在卸任后擔任旭東的獨立董事,“在民進黨內跨越朝代、跨越派系,形成互相串聯的利益關系,這難道就是經濟部長郭智輝迄今默不作聲,繼續硬拗的原因?”臺北市議員柳采葳披露旭東公司與民進黨關系匪淺,曾捐給民進黨“立委”鐘佳濱、吳沛憶各10萬元政治獻金,公司背后還有更深的人脈網絡,獨董名單包括前屏東縣長曹啟鴻及曹任內的環保局長、綠能辦負責人魯臺營,“這就是門神組合,從開發、審查到善后,都有自己人護航”。臺北市議員張斯綱說,這些曾受當局補助的海上光電板,未來會不會成為臺灣海域的災難,甚至禍延子孫,當局不能再回避問題。
島內媒體人趙少康9日在臉書表示,“丹娜絲”臺風為中南部帶來狂風暴雨,也像個照妖鏡,揭開民進黨的綠能謊言,只為繼續鞏固那塊“非核神主牌”,架風能發電機、鋪光電板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不只破壞美麗的土地,臺面下各種藏污納垢更是臭不可聞,“這就是民進黨口中的愛臺灣?”趙少康進一步表示,臺灣地狹人稠,發展綠能會受到先天限制,但民進黨一方面不承認廢核后會缺電,另一方面卻大搞光電,本土不夠用,又把腦筋動到海上,幾億幾億元地砸,但還沒發多少電,一個臺風就讓屏東佳冬外海號稱能用20年的光電浮臺泡湯,實際架設時間才一年,“我們的納稅錢打水漂不說,還造成海中垃圾,甚至會影響生態”。
臺灣《聯合報》9日刊登的一篇言論稱,對照賴清德日前“團結十講”第四講,批評在野黨刪減預算,聲稱若不補助1000億元給連年虧損的臺電,就要調漲電價,卻完全不提臺電為何年年虧損,核電歸零引發的土地災難又如何善后,以及如何支撐臺灣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所需的穩定龐大電力。文章說,若賴清德不虛心檢討能源政策,只想盡辦法搞“大罷免”、意圖擺脫在野黨的監督,其結果將是美麗的寶島被葬送、特定光電財團被喂飽、臺灣資產被掏空。(程 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