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雞蛋,是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煮幾分鐘最好吃?別再弄錯了
雞蛋富含優質蛋白,以及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等,是早餐的好選擇。最佳吃法當然是水煮雞蛋,營養流失少,做法簡單,堪稱早餐界的扛把子,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人,上學或者上班前都會吃上一兩個煮雞蛋。
煮雞蛋和其它做法相比確實最為簡單,不過想要煮雞蛋的過程中不破殼、出鍋好剝口感好,還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不光是將雞蛋放進水中煮一煮那么容易。
有些人對于“煮雞蛋時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和“煮幾分鐘最好吃”,這兩個問題模棱兩可,導致出現蛋殼裂開、蛋白漏出、蛋黃不熟、蛋黃太老等情況。下面就來分享一下正確做法,別再弄錯了。
煮雞蛋,是冷水下鍋還是開水下鍋?
我嘗試過冷水下鍋和開水下鍋,發現雞蛋開水下鍋,蛋殼很容易裂開,蛋白會漏出來,以至于煮好了難看不說,口感還很差,營養也會大量流失。而且開水下鍋煮雞蛋火候也不好控制,時間短了蛋黃不熟,時間長了蛋黃會老,吃起來干巴巴的,很噎人。
雞蛋冷水下鍋,雞蛋和水會一起慢慢加熱,蛋殼不容易破,而且煮好后蛋白嫩滑,蛋黃也不會老,非常好吃。
通過經驗來看,煮雞蛋冷水下鍋優于開水下鍋,更容易煮好,口感也更佳。
煮雞蛋,到底煮幾分鐘最好吃?
實踐總結出,雞蛋煮六分鐘,蛋白全熟,蛋黃20%是溏心;若是想要蛋黃大致凝固,且有些嫩的口感,需煮八分鐘;若是想要蛋黃全熟,需煮十分鐘。
煮雞蛋時不建議超過十分鐘,因為煮得越久,會降低雞蛋的營養價值,還會使蛋白質過分凝固,導致雞蛋變得過硬,既不好吃,也會影響消化吸收。
有人喜歡吃溏心蛋,不建議常吃,對身體不大好,最好雞蛋煮8-10分鐘,這樣雞蛋既保證熟透,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雞蛋的營養,也吃得安全放心。
下面一起來煮雞蛋吧。
【煮雞蛋】
先將雞蛋表面清洗干凈,千萬不要直接放進鍋里煮,自己做吃的就是要圖個干凈衛生。
洗凈后放進鍋內,加入適量清水,沒過雞蛋,再加入一小勺白醋。加白醋的好處是蛋殼會變得好剝,這是一個小妙招,沒試過的朋友可以嘗試下。
開中大火,煮到微微沸騰,立即轉小火,不要讓雞蛋在沸水中翻滾,避免碰撞破殼。轉小火后蓋上蓋子,并開始計時。(根據自己喜歡的口感計時,控制在6-10分鐘。想要蛋黃完全凝固,控制在8-10分鐘)
時間到了,把雞蛋撈出,放進涼水中浸泡。降溫后敲一敲,多敲出些裂紋,就可以輕松剝殼了,咬上一口好吃。
看了以上做法和竅門,今后煮雞蛋別弄錯了,有時間就試試吧。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用,請收藏、點贊、評論、轉發、關注,讓更多的人看到,讓大家一起學習,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