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帶做切除手術后,增加了轉(zhuǎn)彎加直行的車道,提高了車輛通行效率。
位于進出成都的重要路口車流量極大,臨近地鐵站非機動車多,路口人車交織影響通行……一系列因素疊加,造成了溫江區(qū)鳳凰北大街與光華大道交叉路口的擁堵。該路口治堵被列入全市第二批堵點治理任務清單。
一系列交通治理措施近日在該路口展開,取得的效果如何?駕駛員感受如何?7月9日,記者來到路口進行了實地探訪。
緊鄰地鐵站 通勤車流量大
擁堵指數(shù)曾達到4.2
8點30分左右,記者到達該路口。在此執(zhí)勤的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一分局民警告訴記者:“路口承載的主要是通勤車輛,早高峰去往成都主城區(qū)方向,晚高峰從成都主城區(qū)返回溫江。”
據(jù)統(tǒng)計,路口在早晚高峰時段的擁堵指數(shù)達到4.2,而指數(shù)1.5以下才算暢通。記者注意到,路口的非機動車流量非常大,因為緊鄰地鐵4號線鳳凰大街站,許多通勤族選擇騎電動自行車到達該路口后再轉(zhuǎn)乘地鐵。
盡管路口的車流、人流量極大,從整個早高峰的情況來看,路口的通行是較為順暢的。“比以前好太多了,至少節(jié)約了一半時間。”出租車駕駛員陳師傅說。
切除綠化帶 增設隔離設施
打出三招“組合拳”
該路口采取了哪些手段來治堵呢?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十一分局勤務工作隊隊長杜宇告訴記者,主要用了三招“組合拳”,對致堵因素進行精準治理。
一是給綠化帶做切除手術。此前鳳凰北大街設置有中央綠化帶,在此次治堵中切除了80米,這樣就多出了一條轉(zhuǎn)彎加直行的車道,提高了車輛上光華大道的通行效率。
二是完善行人隔離設施。因為臨近地鐵站,有的行人為了圖方便選擇橫穿,人車交織既造堵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通過完善行人隔離設置,引導行人通過斑馬線過街或到達地鐵站。
三是進行非機分離。針對機動車、非機動車交織的問題,專門在路口設置了非機動車通行區(qū)、等待區(qū),讓機動車、非機動車互不影響,快速安全通過路口。
擁堵指數(shù)下降69%
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記者了解到,這三招“組合拳”治堵,讓該路口高峰時段的擁堵指數(shù)由之前的4.2降至1.3,擁堵指數(shù)下降69%。鳳凰北大街左轉(zhuǎn)至光華大道方向車輛可實現(xiàn)一個綠燈周期通過路口,通行效率大幅提升,路口交通秩序明顯改善。下一步還將持續(xù)對路口交安設施進行精細化調(diào)整。
另外,針對芙蓉大道與公平大道交叉路口、正陽街與昌平街交叉路口兩個第二批次堵點,通過聯(lián)動治理,增設左轉(zhuǎn)車道等方式,芙蓉大道與公平大道交叉路口高峰時段交通擁堵指數(shù)由治理前的3.19降低至2.0,擁堵指數(shù)下降37.3%,正陽街與昌平街交叉路口(溫江往郫都方向)出城方向車輛溢流問題治理成效明顯。
“我們還將根據(jù)群眾訴求,持續(xù)推進治堵工作,保障交通順暢平安。”杜宇說。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何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