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十三屆廣東省大腸癌學術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在廣州舉辦。現場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腫瘤學專家、學者及臨床醫生,圍繞“規范、精準、新質”的主題,就結直腸癌防治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趨勢展開深入探討。會議通過手術直播周、6場會前會、1個主會場及6個分會場,以全方位、多角度呈現了一場高水平、高質量、高規格且具有實用指導意義的學術盛宴。
此次會議由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廣東省抗癌協會聯合主辦,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胃腸腫瘤分會、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胃腸間質瘤分會、廣東省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抗癌協會遺傳性腫瘤專業委員會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共同承辦。眾多國內外權威專家領銜,帶來結直腸癌外科技術創新、難治性腸癌診療實踐、青年醫生培養、原創性研究突破、腸癌肝轉移診治、低位直腸癌器官功能保全、遺傳性及特殊類型胃腸道腫瘤、胃腸間質瘤、結直腸癌精準治療、結直腸癌專科護理等腸癌防治各環節領域的前沿進展與經驗交流。
大會開幕式精彩回顧
本屆大會開幕式由學會胃腸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林俊忠教授主持。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二級巡視員林立豐,胃腸腫瘤分會顧問、胃腸間質瘤分會顧問、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萬德森教授,胃腸腫瘤分會顧問、胃腸間質瘤分會名譽主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結直腸癌分會副主任委員、癌癥早篩早診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丁培榮教授,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黨支部書記盧震海教授出席并致辭?;颊叽砗魏土x先生上臺分享了自己的成功治療經驗。
胃腸腫瘤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林俊忠教授主持開幕式
胃腸腫瘤分會顧問、胃腸間質瘤分會顧問、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萬德森教授致辭
胃腸腫瘤分會顧問、胃腸間質瘤分會名譽主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致辭
結直腸癌分會副主任委員、癌癥早篩早診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丁培榮教授致辭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黨支部書記盧震海教授致辭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張蘇展教授致辭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致辭
何和義先生分享經驗
大腸癌年鑒發布會同期舉行
開幕式同期舉行了《大腸癌年鑒》發布會。該年鑒匯聚了中心結直腸癌專家多年診療經驗,為業界同道展現了中心在該領域的國際領先水平。
大腸癌年鑒發布儀式
專家報告與討論精彩回顧
隨后,論壇采用“專家報告+討論問答”形式,邀請蔡三軍教授就我國結直腸癌多學科診療(MDT)模式20年發展發表獨到見解,潘志忠教授介紹中心MDT模式發展歷程。與會專家圍繞結直腸腫瘤外科輸血理念、東西方外科實踐差異、免疫治療進展、醫工結合與科研轉化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思想碰撞,為推動我國結直腸癌診療模式優化建言獻策。
最后,癌癥早篩早診分會顧問、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院長在主會場的致辭中提到,希望大家通過本次會議與國內頂尖專家進一步交流,學習新理念、掌握新進展,共同推動我國結直腸癌規范化、個體化診治與精準治療水平的提升。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醫院院長徐瑞華教授做會議總結
手術直播周精彩回顧:
在6月30日至7月4日的手術直播周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及華南多家中心的手術團隊帶來了精彩的微創手術直播。專家們在線圍繞結直腸癌微創手術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并探討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
與會專家線上交流結直腸癌微創外科技術及發展趨勢
會前會1:廣東省結直腸癌外科技術論壇精彩回顧
在7月4日下午的廣東省結直腸癌外科技術論壇上, 由胃腸腫瘤分會顧問、胃腸間質瘤分會名譽主委、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潘志忠教授致歡迎辭。與會專家針對橫結腸癌手術方式、結直腸癌腹膜轉移的精準評估與診治、低位直腸癌新輔助治療進展、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掃、遠程手術有效性及安全性、肝轉移綜合治療策略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并分享了腫瘤耐藥分子標志物診斷、MSS晚期腸癌免疫治療經驗及全盆臟器切除手術技巧。
會前會2:結直腸癌青年醫師論壇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結直腸癌分會副主任委員、癌癥早篩早診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丁培榮教授致歡迎辭。專家們重點探討了青年醫生的職業規劃、研究開展與臨床技能提升。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結直腸科青年醫生的風采展示,為廣大青年醫師成長提供了寶貴經驗。
會前會3:研究者閉門會議精彩回顧
該閉門會議由丁培榮教授致辭,主要向與會者匯報了中心結直腸科兩項臨床研究進展。
會前會4:難治性腸癌學院精彩回顧
此環節由丁培榮教授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郝靜教授、福建省腫瘤醫院楊春康教授致辭。專家們匯報了依沃西作用機制及晚期結直腸癌一線治療的探索,并介紹了特殊分子分型和轉移部位結直腸癌病例,以及分享了BRAF突變轉移性腸癌綜合治療、MSS/pMMR腸癌免疫治療、腹膜轉移多次減瘤手術、PD-1抗體治療耐藥MSI-H腸癌等難題,為難治性腸癌的綜合治療提供了創新思路。
會前會5:結直腸癌原創性研究論壇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 丁培榮教授致辭。通過展示保留回盲部的右半結腸切除術、放療/放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用于MSS直腸癌、伊立替康脂質體+5FU/LV+貝伐珠單抗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結直腸癌單中心細胞治療、免疫治療用于晚期MSS結直腸癌等原創性研究成果,為治療優化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會前會6:百例挑一——腸癌多線治療病例賽精彩回顧
該病例賽由潘志忠教授、丁培榮教授和汕頭市中心醫院王小忠教授致辭。在專家介紹抗血管生成治療在晚期結直腸癌中的運用策略后,丁培榮教授現場宣讀相關賽事規則,參賽選手展示病例并解答評審專家提問。潘志忠教授和丁培榮教授在總結中表示,此次大賽為青年醫生學習交流結直腸癌多線治療策略提供了寶貴平臺。
分會場|結直腸癌外科創新技術論壇精彩回顧:
國內頂尖專家聚焦dMMR腸癌免疫治療進展、局部晚期及復發直腸癌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技術、腹腔鏡腔內吻合技術、新輔助治療策略等前沿議題展開熱議。大家一致認為,機器人技術普及和新輔助方案優化正推動治療邁向更精準、微創的新時代,未來需加強多學科協作與成果轉化。
分會場|結直腸癌肝轉移論壇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陳功教授和元云飛教授出席致辭。與會專家圍繞肝轉移肝移植、局部治療及外科干預策略、轉化策略、中心建設及前沿檢測技術等核心議題展開分享。陳功教授和元云飛教授在總結中強調需構建“局部治療打基礎、轉化治療擴人群、精準監測定策略”的體系化路徑。
分論壇|低位直腸癌功能保全論壇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丁培榮教授、李力人教授、高遠紅教授、林俊忠教授致辭。專家們聚焦保肛技術解剖學基礎、技術革新、功能保全策略及術后康復進行專題報告。“北腫經驗”與“中腫經驗”專題向大家展示了特色成果。專家們就“保肛與功能平衡”、“新輔助治療最佳方案”等議題進行了熱烈討論。會議主席總結指出,治療已進入“根治與功能并重”新階段,未來需建立標準化評估體系,推動技術規范化應用。
分論壇|遺傳性及特殊類型論壇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丁培榮教授、貝錦新教授致辭。專家們主要聚焦息肉病診療進展、MSI結直腸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探索、年輕腸癌診治康復體系、神經內分泌腫瘤研究及內科進展等進行經驗交流,著重強調了精準分型與跨學科協作是關鍵。
分論壇|胃腸間質瘤(GIST)論壇精彩回顧:
在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胃腸間質瘤分會成立儀式后,萬德森教授、潘志忠教授、何裕隆教授、李健教授、伍小軍教授先后致辭。大家圍繞GIST新型治療策略(多組學篩選-臨床前研究)、藥物及免疫新進展、微創外科治療、放療探討及全程管理病例等議題展開探討,交流談論了GIST多學科管理經驗。萬德森教授在最后對未來前景作總結展望。
分論壇|結直腸癌的精準治療論壇精彩回顧:
論壇首先介紹了雙免治療策略的核心價值,隨后聚焦2025 ASCO轉移性結直腸癌進展、HER2陽性腸癌藥物進展、MSI-H/dMMR免疫新進展、BRAF V600E突變治療策略、線粒體代謝重編程抗癌機制、NGS與液體活檢應用、免疫聯合放療價值、抗血管靶向聯合免疫新進展等,邀請專家就分子分型指導聯合方案、動態監測價值及真實世界證據轉化展開討論。李宇紅、高遠紅教授在總結中提出,精準治療4.0時代應以“分型引路、聯合提效、監測護航”為核心。
分論壇|專科護理專場精彩回顧:
該論壇由丁培榮教授、覃惠英教授致辭,議題涵蓋??谱o士授權與分級管理啟示、直腸癌盆底康復循證實踐、AI賦能護理科研、腫瘤個案管理助力預防康復、臨時性腸造口術前定位問題與對策、回腸袢式造口遠端腸道灌腸技術、負壓治療在造口周圍感染創面應用及造口護理風險等。專家們就數字化隨訪、跨學科康復網絡與??谱o士能力提升展開討論。蔣夢笑教授總結指出,數字賦能、循證實踐與多維康復是提升患者長期生存質量的關鍵。
本次大會規模宏大、內容前沿、組織周密,為業內同行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通過手術直播、主題報告、專題研討、病例競賽等形式,與會專家深入探討了結直腸癌領域在規范化診療、精準醫學、技術創新、多學科協作、??谱o理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與發展方向。會議不僅充分展示了廣東省乃至全國在結直腸癌防治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和領先水平,更為推動結直腸癌診療的規范化、精準化和個體化進程注入了強勁動力,對提升我國結直腸癌整體防治水平具有深遠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