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婁底市中心醫院手術室里,一場高難度的“拆彈”手術正在緊張進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廣醫一院)黨委副書記、胸外科主任劉君教授團隊與婁底市中心醫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團隊聯手,通過僅3厘米的切口,成功為患者切除縱隔巨大腫瘤,一次性解決三項病變。當天,專家團隊還為一名12歲“漏斗胸”患兒順利完成了畸形矯治術。
精準“拆彈” “小單孔”解決“大問題”
胸腔縱隔上長了個拳頭大小的腫瘤,用單孔胸腔鏡就能一“孔”定乾坤,讓患者逢“胸”化吉?
一個月前,漣源男子肖某突發喉嚨不適,隨后癥狀不斷加重,出現胸悶氣喘、視力模糊、吞咽疼痛以及體重驟降等癥狀。6月22日,意識到問題嚴重的肖某前往婁底市中心醫院就醫,診斷為胸腔右縱隔7厘米巨大腫瘤,同時伴有右上肺占位性病變和肺大皰。
“腫瘤緊貼心臟和大血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大出血。”婁底市中心醫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滿紅介紹:“手術不僅需要精準操作,還要兼顧多個病灶一次性處理,對手術方案設計提出更高要求。”
面對這一復雜棘手的病例,醫生們迅速組織會診,并邀請劉君教授團隊前來指導。經過全面評估,專家決定采用單孔胸腔鏡微創技術,實施“三術合一”手術——即一次性完成右上肺結節切除、縱隔腫瘤摘除及肺大皰切除。
7月6日上午,廣醫一院劉君教授指導,李富驪主任醫師主刀,婁底團隊密切配合,在僅3厘米的切口內,手術團隊如“拆彈專家”般精準操作:先切除肺結節,接著小心翼翼地將縱隔腫瘤從心臟大血管上“剝”下來,最后處理肺大皰。整個手術如行云流水,歷時2小時。術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當天即可下床活動,術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
“單孔胸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但技術要求極高。”李滿紅表示,目前,婁底市中心醫院已常規開展此類手術,婁底的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手術現場)
挺直“胸膛” “微創術”點亮“心希望”
當天下午,劉君教授團隊又馬不停蹄地為一名12歲“漏斗胸”患兒(化名小晨)實施了畸形矯治手術。小晨因胸骨凹陷,自小飽受困擾,長期自卑不敢挺胸走路,運動后更是氣喘吁吁。
“漏斗胸”是一種先天性胸廓發育異常疾病,不僅影響形體,嚴重的凹陷還會影響心肺功能。傳統手術需要切斷胸骨和肋骨,創傷大、恢復慢,讓患者及家屬心生畏懼。
此次劉君教授團隊采用先進的微創技術,在患兒兩側胸壁開了一個3厘米的切口,打開了兩扇小小的“門”,將定制鋼板植入胸壁,凹陷的胸膛瞬間“挺”了起來。
“這種矯形手術鋼板不需翻轉,創傷更小,恢復更快、矯形效果更佳。”婁底市中心醫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袁逸林介紹,術后第2天患兒就能下床,1周內即可出院,2-3年后取出鋼板,孩子便可以完全康復。
“孩子終于能昂首挺胸了,解決了我們全家多年的心病!”小晨母親激動地表示,這不僅解決了孩子的身體問題,更給了他自信和未來。
跨院“牽手” “一體化”帶動“全域升”
一次手術解決三個病灶,展現的是精準醫療的魅力;一次手術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體現的是現代醫學技術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婁底市中心醫院心胸大血管外科團隊不斷拓展技術邊界,在微創心胸外科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已完成多例高難度胸腔鏡手術、漏斗胸矯治術,為眾多胸腔疾病、胸廓畸形患者帶來了新生。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的持續推動,更得益于廣醫一院等高水平醫療機構的深度幫扶與協作。
婁底市中心醫院積極通過專家駐點、手術帶教、遠程會診等方式,多方面與廣醫一院建立緊密協作機制,在引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借鑒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現醫院跨越式發展,為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提升貢獻力量。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卡脖子”的疑難重癥手術正在婁底市中心醫院變成常規手術,為湘中地區百姓筑牢健康屏障,讓大家的生活更加安心、幸福。(婁底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星 通訊員 鄔連兵)
一審:譚洲偉 二審:羅江 三審:劉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