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員譚凱在老家青島開的手工餃子店突然火了,不過上熱搜的原因有點意外。
不是因為餃子多好吃,而是因為出餐太慢,被顧客們集體吐槽。
這事兒挺有意思,一個明星開餐館,粉絲們興沖沖跑去支持,結果等餃子等到懷疑人生,這反差感直接讓話題沖上熱搜。
但仔細想想,這事兒背后可不只是“等得久”那么簡單,它其實暴露了明星跨界干餐飲的普遍難題:
流量來了,但你接得住嗎?
譚凱這家店主打的是“純手工現包”,和路邊那些用冷凍餃子的快餐店不一樣。
手工嘛,聽起來就帶著點兒匠心,現搟皮、現調餡、現包現煮,新鮮是新鮮,可速度肯定快不起來。
再加上剛開業,員工少,客流又遠超預期,尤其是飯點的時候,從下單到吃上,等個半小時都是常事。
有些顧客是沖著譚凱本人去的,見到偶像挺開心,但餓著肚子干等,難免抱怨兩句。
這事兒傳到網上,立馬引發討論:有人覺得手工慢工出細活,等就等了。
也有人不買賬,說明星開店就是玩票,光靠名氣不解決實際問題。
面對吐槽,譚凱倒是挺實在,直接開直播道歉。
他解釋得很坦誠,餃子確實是阿姨們一個個手工包的,快不了。
店里人手不夠,正在招人,但不能為了趕工讓阿姨們連軸轉,還開玩笑說“我可不能當周扒皮”。
這話一說,反而讓不少人覺得他挺有人情味。
畢竟現在很多餐飲店為了賺錢拼命壓榨員工,譚凱能主動提“休息權”,算是一股清流。
他還承認自己跨界沒經驗,正在慢慢學,態度挺誠懇。
更關鍵的是,他家的餃子價格很接地氣,20到28塊錢一份,20個餃子還送免費湯菜,在如今物價飛漲的餐飲市場里,算是良心價了。
話說回來,譚凱這次被吐槽,某種程度上也是件好事。
至少說明大家是真去吃了,不是光拍個照打卡就走。
而且他的回應很拉好感,沒甩鍋,沒賣慘,反倒讓人覺得這老板靠譜。如果他真能把吐槽當建議,一步步優化流程,說不定能做成明星餐飲里的正面案例。
畢竟觀眾緣這東西,演戲時靠角色,開店時就得靠實打實的一碗餃子了。
譚凱是誰?
可能年輕人不太熟,但看過《神話》里的項羽、《掃黑風暴》里的董耀,或者《何以笙簫默》里應暉的觀眾,肯定對他有印象。
中戲舞美系出身的他,演戲是半路出家,但硬是靠實力混成了“黃金配角”。
如今他回青島開餃子店,倒也挺符合他那種“不緊不慢”的性子,演戲時不爭番位,開店也不搞快銷套路。
這種“手工精神”如果堅持住了,說不定能成為小店的長遠賣點。
所以啊,明星開店,光環只是一時的,最后能留住顧客的,還得是那份熱乎餃子的味道,和老板對待每一句吐槽的誠意。
下次路過青島,要是看見譚凱的餃子店排長隊,不妨進去試試。
不過記得錯開飯點,或者帶本小說邊看邊等。
畢竟好東西,值得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