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拉是只鹿 | 編輯:小魚
“沒有永遠的王者,但總有新的王者。”
好文3591字 | 6分鐘閱讀
曾經(jīng)的零食三巨頭似乎正在經(jīng)歷一場生存危機。
昔日的“零食第一股”來伊份陷入業(yè)績泥沼。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收、凈利潤出現(xiàn)雙位數(shù)下滑,凈利潤更是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最大虧損幅度;良品鋪子也在去年出現(xiàn)2020年上市以來的首次年度虧損。
與此同時傳統(tǒng)零食大佬三只松鼠與量販零食品牌的合作也出現(xiàn)波折。日前,三只松鼠前腳剛剛終止了對愛零食的收購,后腳又宣布與零食優(yōu)選簽署深度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然而,愛零食方面宣布起訴三只松鼠,其創(chuàng)始人唐光亮通過個人視頻號發(fā)布多條視頻披露合作內幕,并直指三只松鼠“欺人太甚”,引發(fā)業(yè)內熱議。三只松鼠線下發(fā)展路徑的曲折已經(jīng)無形中透露了出來。
在冰與火的另一端,零食屆的“拼多多”——量販零食卻是火爆出圈。可樂2.3元一瓶、礦泉水1.2元一瓶、干脆面0.9元一包……低到令人無法拒絕的價格讓年輕的吃貨們瞬間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擁有了零食自由的權利。
當這些“后浪”以“低價、量大、接地氣”的姿態(tài)橫掃市場時,昔日的王者,正被狠狠拍在沙灘上。
那么,零食賽道,當真變天了嗎?
你,變成了曾經(jīng)的我
當談到量販零食,你會想到什么?
便宜大碗、品類夠多、花樣夠全,仿佛為年輕人量身定制。
量販零食憑借“薄利多銷+海量SKU”的模式迅速下沉,給傳統(tǒng)休閑零食企業(y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
這一幕,對三巨頭而言,似乎格外熟悉。
十多年前,他們也是如此這般勢如破竹打下的天下。只是,當初的他們是打破零食行業(yè)平靜的挑戰(zhàn)者,而如今身份互換后,他們成為了被挑戰(zhàn)的那一方。
十多年前,零食行業(yè)還是傳統(tǒng)散稱貨的天下。消費者想買零食,大多會選擇去大型商超里“隨便稱點”。一個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產品居然沒有可靠的品牌坐鎮(zhèn),資本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
而來伊份、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率先打出“高端零食”的旗號,用精美的包裝、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和品牌溢價,迅速占領消費者心智。三只松鼠憑借萌系IP和電商紅利,一度成為“國民零食第一股”,2016年,三只松鼠憑借“雙11”單日5億元的銷售額,創(chuàng)造了中國零食電商的神話;來伊份則深耕華東市場,以線下門店為護城河。
2023年起,零食很忙、趙一鳴、好想來等量販品牌異軍突起,以“平價革命”的姿態(tài),迅速在全國跑馬圈地。它們的打法簡單粗暴——砍掉品牌溢價,直連工廠,用極致性價比碾壓傳統(tǒng)渠道。
量販零食的雄起曝光了三巨頭高光的另一面——價格虛高、品類同質化、渠道成本沉重。當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一包堅果在巨頭店里賣30元,而在量販零食店只需15元時,品牌的“高端濾鏡”開始崩塌。
年輕消費者越來越理性,愿意為品牌支付溢價的人群比例越來越小。
除了被低價策略攻城略地外,渠道端的問題也浮出水面。
線上起家的三只松鼠一直存在過度依賴線上渠道的問題,2019年三只松鼠營收的97%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近幾年公司加大線下渠道的投入,但2024年這一比例仍接近70%。
據(jù)了解,早在2019年,三只松鼠就提出要在5年內實現(xiàn)“萬店計劃”。 但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線下門店數(shù)量僅為333家。僅2022年一年,三只松鼠關閉的門店數(shù)量就高達549家。無獨有偶,來伊份在2017年還在暢想2023年實現(xiàn)一萬家門店的“萬家燈火”計劃,結果到了2024年,門店總數(shù)銳減至3085家,較2023年直接縮水16.28%。
就在三巨頭困于高成本的商場店和電商流量內卷之時,量販店則扎根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用“近場消費”搶占日常需求。
從產品定價到渠道鋪設,在一個被重新定義的零食江湖里,“舊勢力”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零食生意,難做
然而,我們需要看到的是,量販零食賽道爆火的背后,羅馬是如何建成的。
量販零食之所以走紅,道理依舊是樸素的“足夠便宜”。
目前,量販零食中的頭部如萬辰、鳴鳴很忙品牌規(guī)模均已達到萬店級別。雖然在規(guī)模效應下實現(xiàn)了營收的高速增長,但其凈利潤率也僅有少得可憐的0.91%和2.1%。
可見,現(xiàn)階段的量販零食更多的是賺個名氣,卻沒有真正掙到錢。
另一方面,以鳴鳴很忙為例,在近一萬五千家門店中,只有15家自營店,加盟店占比達99.9%。作為預包裝產品,零食并不存在品控的問題,而加盟商模式又是典型的輕資產。但擴張能持續(xù)達成的前提是加盟商同樣能夠持續(xù)盈利。否則,一旦出現(xiàn)銷量下滑、加盟商虧損的情況,規(guī)模和盈利的正循環(huán)不再,加盟店的離開恐怕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般成群坍塌。
如何扭轉微利局面、擺脫在盈虧線上徘徊的尷尬局面,也是市場留給量販零食的難題。
放眼零食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從消費者的訴求出發(fā),多元化、健康化、趣味化基本已構成定局。然而,這樣的趨勢仍然屬于小范圍的結構性變化,也就是說,零食依舊兜兜轉轉在同質化的困局里。
零食的最大特點就是SKU眾多,但卻難以引起食客的忠誠度。這一點在“新消費101”對周圍人的采訪中尤為突出。
“好吃的零食其實挺多的。可是換句話說就是大家都挺好吃的,難分伯仲。沒幾天就會出一個新的款,但是吃幾次以后又會膩了,需要換新的品種補給。至于零食品牌,我也是知道一大堆的,但好像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偏好,屬于隨手抓、隨手買的那種。”
“如果我想控體重的時候,就會特別在意配料表,不過現(xiàn)在大家都比較注重健康,許多品牌推出的低鹽低糖款,配料表也都是很干凈的。”
類似的原材料、類似的調料配方,再加上類似的制作工藝,零食品牌們的SKU宛若換湯不換藥的排列組合——都挺好吃,卻也都挺普通。
零食生意,當真不好做。
三巨頭,不想只做零食之王
在性價比成為主流的當下,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品牌光環(huán)反而成為了負擔。
面對量販零食的沖擊,三巨頭并非沒有反擊。
2023年11月底,良品鋪子啟動成立17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調價,挑選在售的300余款產品會員價平均降價22%,最高降幅45%。
然而,降價本身就是雙刃劍。一方面,降價的確可以吸引一部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但這些慣于比價的消費者自然沒有什么忠誠度可言;另一方面,降價策略削弱了品牌價值的認同感,使得過去認可良品鋪子本質的消費者產生疑慮,品牌還能維持原來的高水準嗎?
更要命的是,即便良品鋪子們舍得一身剮,想學習量販零食的經(jīng)營模式來實現(xiàn)自救,但問題在于,這些零食折扣店經(jīng)過先前沉淀時期的發(fā)展,從供應端到零售端的產業(yè)供應鏈已經(jīng)相當成熟,相反,這些卻是三巨頭們所不具備的。
在量販零食的供應商中,頭部品牌只占20%,更多的是白牌,而良品鋪子的供應商基本都是頭部大廠,推高了生產成本。
兩難的窘境蔓延到三巨頭周身:若降價,則品牌調性受損,有可能學成“四不像”;若堅持高價,則客流被量販店截胡。這才有了本文開頭提到的三只松鼠想要和量販零食“化敵為友”的局面。
2023年底,良品鋪子董事長、總經(jīng)理楊銀芬在致內部全員的公開信中直言:“當下,擺在我們面前的已經(jīng)不僅是活得困難的問題,而是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
為了扭轉公司經(jīng)營所面臨的困局,也為了盡可能擺脫零食賽道的內卷,三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努力開發(fā)產品端的第二增長曲線。
只是這一茬接一茬的第二增長曲線,怎么看都不太靠譜。
今年5月,三只松鼠宣布推出衛(wèi)生巾品牌“她至美”。此前,三只松鼠還推出過酒類品牌“孫猴王”、寵物品牌“金牌奶爸”等;而在來伊份這邊,咖啡、美妝個護、乳制品、水果生鮮……大約是把能想到的零售細分品類都給玩了個遍。
事實上,僅僅局限于產品線的拓寬,顯然是不夠的。況且這些賽道早已是充分競爭行業(yè),知名的品牌更是不勝枚舉,哪里還輪得到零食界的朋友來插一腳。
如果只是延續(xù)過去的模式,強如三只松鼠,營收100億就已然是天花板。
業(yè)態(tài)的升級才是未來的重中之重。
近日,三只松鼠全國首家生活館于安徽蕪湖開業(yè)。
據(jù)三只松鼠方面介紹,生活館被定義為“三只松鼠自有品牌全品類生活館”,即不再局限于零食,且為從米面糧油到生鮮蔬果、從現(xiàn)制烘焙到日化洗護讓渡出空間,進而指向全品類覆蓋、全場景滲透。
與此同時,三只松鼠的“一分利”便利店也是品牌未來的重要支點。從名字就能看出,“一分利”走的是賺微利的路線,貨盤結構為40%自有品牌、30%行業(yè)大牌、20%網(wǎng)紅品牌及10%區(qū)域特色商品。
對于全品類商超賽道的競爭,品牌創(chuàng)始人章燎原表示,“現(xiàn)在所有的硬折扣以及山姆、盒馬都沒有深度進入供應鏈,這個是我(三只松鼠)最后的壁壘。通過全渠道的銷售能力,可以把供應鏈跑通,最終是為生活館、便利店、硬折扣服務。”
誰能做成真正擁有完整供應鏈的硬折扣商超,誰才是未來中國零售的倚天屠龍,也才能擺脫“零食之王”的身份,浴火重生。
章燎原說得很直接亦很急迫:“錯過這個時間點,就再也來不及了。”
時移世易。
可以確定的是,零食行業(yè)再也不是那個靠包裝和營銷就能躺賺的黃金時代了。
商業(yè)的本質,永遠是效率與價值的較量。量販零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消費者對“平價好貨”需求的爆發(fā)。三巨頭的衰落,也不全是戰(zhàn)略失誤,而是時代的車輪碾過了舊的商業(yè)模式。
未來的零食戰(zhàn)場,或許不再屬于“高端化”的故事,而是屬于那些能真正讓消費者“買得爽、吃得省”的品牌。三巨頭若想翻身,要么徹底重構成本,要么找到新的價值支點。否則,它們的名字,終將成為商業(yè)教科書里“被顛覆的案例”。
好看,記得點小心心推薦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