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要求
年份
命題統計
命題情境和角度
副高
2024
安徽,15題,3分
以2024年4月上海堡鎮、蘇州滸浦、南通天生港的月平均潮差為情境
通過潮差對比考查副熱帶高壓
浙江1月,24題,2分
以亞洲沿100°E海平面氣壓年變化為情境
通過氣壓系統考查副熱帶高壓判讀
2023
河北,11題,3分
以某年赤道附近部分海域海表溫度距平時間-經度剖面為情境
通過拉尼娜現象發生時現象考查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情況
全國乙,37(2)題,8分
以夏威夷島觀測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為情境
通過大氣環流對二氧化碳的影響考查副熱帶高壓的影響
2022
全國甲,11題,4分
以珊瑚礁發育的不同階段為情境
通過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珊瑚礁的原因考查副熱帶高壓
【命題趨勢】從高考題分布情況看,副高與我國氣候和天氣息息相關也多有考查,綜合考查考生的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
題型 副高
【情境導入·重溫考點】
2024年9月開學季,重慶、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長江流域地區的中小學頻頻傳出推遲開學的通知,這與持續的高溫天氣有關,氣象專家這是因為冷空氣活動偏北且勢力偏弱,而副熱帶高壓維持且勢力偏強。
思考:副熱帶高壓是如何影響長江流域的高溫天氣?
副高中心控制地區盛行下沉氣流,輻射升溫作用顯著,從而導致長江流域出現了大范圍的晴熱高溫天氣。
典型例題:
(2024·浙江1月選考)亞洲的天氣、氣候與氣壓場的分布及變化直接相關。下圖為沿100°E海平面氣壓(單位:hPa)年變化圖。完成下面小題。
1.甲、乙氣壓系統分別為( )
A.赤道低壓、極地高壓B.印度低壓、副熱帶高壓
C.亞洲低壓、西伯利亞高壓D.副極地低壓、亞洲高壓
【答案】1.C
【解析】1.
(2023·河北卷)海水溫度分布狀況影響大氣環流,對天氣系統和長期氣候變化有著重要影響。下圖為某年赤道附近(5°S-5° N)部分海域海表溫度距平時間-經度剖面(單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2.赤道附近中、東太平洋此現象發生時,易出現( )
A.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減弱B.中國沿海海平面偏高
C.秘魯沿岸積云對流活動增強D.菲律賓野火災害偏多
【答案】2.B
【解析】2.
(2020·海南卷)在熱帶氣旋移動過程中,副熱帶高壓是一個重要的牽引力。下圖示意近地面風場與氣壓場的關系,圖中等壓距為5百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M線的氣壓值、N處的天氣狀況分別為( )
A.1000 晴朗B.1000 陰雨C.1010 晴朗D.1010 陰雨
4.如果P是一個臺風,它最有可能的行進方向是( )
A.偏東B.偏西C.偏南D.偏北
【答案】3.C 4.B
【分析】3.
4.
1.副高
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影響我國東部地區夏季天氣和氣候的一個重要環流系統。副高的活動是我國天氣預報員進行夏季天氣預報所必須關注的。用以表征副高特征的指標很多,其中500hPa(平均約5500米高空)等壓面高度分布圖中588線(即500hPa等壓面在此處出現的高度為5880米)包圍的區域常常用來表征副高的位置。它向西向北擴展,代表副高向西向北推移,它包含的范圍擴大時,表示副高強度增強等等。
我國東部地區的主要雨帶,經常處于高壓脊線以北5~8個緯度的距離處,并隨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北進或南退而移動。
時間
副高脊線位置
雨帶位置
4、5月
15°N~20°N
4月登陸華南,5月到南嶺
6月中旬
20°N~25°N
江淮地區的梅雨(華南則轉入晴熱干旱的盛夏)
7月中、下旬
25°N~30°N
華北地區進入雨季(江淮地區梅雨結束,伏旱開始;華南地區臺風明顯活躍)
7月底至8月初
跨過30°N到達最北位置并在此停留
華北、東北
8月下旬
自北向南迅速撤退
華西秋雨(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
9月上旬
回撤到25°N附近
10月上旬
回撤到20°N以南
太平洋上的臺風,多產生在副高的南緣,并沿副高的外圍移動,兩者相互制約和影響。
通常而言,副高呈東西帶狀分布,且強度較強時,南緣臺風一般會穩定西移,而當臺風西移至副高西南側時,副高將東退,臺風將向北移動。
當臺風越過副高脊線的位置后,副高又可能再次西伸。當副高強度較弱時,臺風也可以直接穿過高壓脊北上,使得副高斷裂。
命題預測:
考向 從區域認識和綜合思維的角度,考查副高與臺風
2024年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經歷了高溫天氣。臺風“摩羯”生成初期,以熱帶風暴的強度穿行菲律賓,進入南海后,在15個小時內完成“臺風-強臺風-超強臺風”三連跳,于9月6日登陸海南,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秋臺風。今年8月南海無臺風生成,是“摩羯”變成超強臺風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圖示意“摩羯”移動路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臺風多生成于熱帶、亞熱帶海區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域面積廣闊B.海水鹽度低
C.海面摩擦力小D.海面水溫高
2.“摩羯”經過菲律賓后,移動路徑變成向西的主要原因是( )
A.東南季風勢力強B.副熱帶高壓阻隔
C.南海洋流向西流D.亞洲低壓勢力強
3.“摩羯”在南海短時間內完成“三連跳”,主要是南海( )
A.儲蓄大量能量B.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大
C.提供較多水分D.利于冷暖氣流相遇抬升
【答案】1.D 2.B 3.A
【解析】1.臺風多生成于熱帶、亞熱帶海區的主要原因是海面水溫高,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生成低氣壓,形成氣旋,D正確;與海域面積、鹽度和摩擦力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
2.“摩羯”經過菲律賓后,移動路徑變成向西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部的副熱帶高氣壓中心阻隔作用,使臺風難以向北推移,只能偏向西南方向,B正確;9月,東南季風逐漸減弱,A錯誤;洋流對臺風的生成和移動影響小,C錯誤;低壓對臺風不構成影響,D錯誤,故選B。
3.由于南海海區面積大,儲存的熱量較多,臺風經過洋面時,逐漸吸引熱量,使大氣進一步被加熱,導致臺風逐級增強,A正確;赤道低氣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對臺風影響不大,B錯誤;提供水分對增強無影響,C錯誤;沒有冷暖氣流相遇,D錯誤,故選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