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案。
最近看到一個這樣的視頻:
鄭州市人民公園一群青年瘋狂圍毆一個男子,棍擊、拳打、腳踢、飛踹......
看完后心情極度不適!
據(jù)說,打人者是一群社會青年,在鄭州人民公園報復(fù)、圍攻同性戀。
這是施暴過程中的雙方對話:
打人者:“你是1不是?你是男同不是?給你一次機(jī)會,你要不說,打死你!馬拉個幣,說不說?
被打者:“不是。”
打人者:“不是?不是?你媽不是?”
被打者:“別打了,中不中?”:32
陣陣棍棒的擊打聲伴隨著羞辱性的嘶吼,被打者可憐兮兮地蜷縮在地上,小聲地為自己辯解著。
事件曝光后,網(wǎng)上一片對打人者的討伐:
似乎這群打人者是一群恐同群體,專門找同性戀這個群體進(jìn)行毆打。
施暴者們(語言暴力或者說行為暴力)將性取向差異視為“原罪”,利用社會偏見將暴力“正義化”。
比如:編劇汪海林此前曾在微博里說:
這言論看起來挺極端的,飽含著赤裸裸的歧視和直男審美的傲慢。
實際上,直男不需要靠“打兔子”來證明自己。
再說回鄭州人民公園的這起打人事件,看起來似乎是有組織的帶有黑社會性質(zhì)的暴行,是典型的同性戀仇恨犯罪。
同性戀者本就是社會上的一小搓,可以不喜歡,但沒必要去暴力毆打呀。
即便是不一樣取向和愛好的人,也擁有他們的人權(quán)和自由。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三觀不同的人,“你可以無法理解別人視若珍寶的東西,但是你一定要學(xué)會保持沉默 ”。
特別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這世態(tài)人情,比清風(fēng)明月饒有趣味,可作書讀,可當(dāng)戲看”。
然而總有些“異性戀霸權(quán)”,自認(rèn)為自己主流、正確,就會對少數(shù)、不一樣的一切都加以攻擊,從而鞏固自己的觀點。
這些施暴者往往有著高度僵化的性別刻板印象——認(rèn)為男性必須陽剛,必須要有男子氣概。
然而男性的氣概并不單一地表現(xiàn)在能打的外表或者說粗噶的嗓音,很多溫柔儒雅的男性,也同樣擁有著無比堅定的內(nèi)心。
給大家舉個例子吧,小時候班里有個瘦弱且個頭矮小的男孩,說話細(xì)聲細(xì)氣,皮膚白嫩。
總有些男孩子戲稱他為“娘娘”或者是“X小姐”,有時候甚至?xí)怀靶λ澳锱凇薄?/p>
這些語言上的霸凌讓這個男孩十分自卑,他總是很少說話,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直到多年以后,同學(xué)聚會,這位被霸凌的男同學(xué),儼然變成了一個男人,雖然他依然沒有那么高大健壯,可他成為了警察,成為了人民的公仆。
幾杯酒下肚,當(dāng)說起曾經(jīng)被霸凌的那段往事時,他眼中似乎泛著淚光,如果不是他足夠堅強(qiáng),也許如今的他已經(jīng)退學(xué),泯然于眾人了。
正如社會學(xué)者所言:“當(dāng)一種差異成為施暴理由,所有差異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靶心。”
“今天這群人會因‘1或0’打人,明天可能就會因‘紅襪子配綠鞋’施暴”。
當(dāng)暴力的溫床開始滋養(yǎng)時,更深層的犯罪也許很快來臨。
正如網(wǎng)友所言:“性取向如同甜粽咸粽之爭,何來高低貴賤?”
真正的文明,是讓甜粽與咸粽在餐桌上和平共處,讓穿紅襪配綠鞋的人,也能昂首走在陽光下。
要相信,當(dāng)我們?yōu)槭芎φ邊群皶r,實則也在捍衛(wèi)自己的生存空間——因為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某種“不一樣”。或許是對某種口味的偏愛,或許是一種小眾愛好,又或許只是今日想穿的衣衫顏色。
目前,此次事件中,已經(jīng)有17人被抓,11人被刑拘。
這可真是太棒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