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央視演播室的燈光下,海軍少將張召忠面對鏡頭平靜地說:“美國就算停滯不前,中國20年也追不上。”這句話像一顆深水炸彈,瞬間在輿論場炸開。
網友怒斥他“滅自己威風”,軍迷論壇吵翻了天,連外媒都把這番話當作中國軍方“認輸”的證據。
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位被戲稱為“戰忽局局長”的老兵眼中閃爍的復雜光芒——那是經歷過差距之痛的人才有的清醒。
十年后再看當時的中美軍力對比,數字依然觸目驚心。美國海軍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每艘搭載90多架艦載機,而中國僅有一艘遼寧艦,還是烏克蘭二手船體改造的常規動力航母,艦載機僅24架。
空中力量對比更加懸殊。美國已裝備187架F-22隱身戰機,還有20架F-35開始交付。而中國的殲-20雖在2011年首飛,卻仍處于測試階段。當時軍演模擬顯示,1架F-22能對抗100架中國四代機。
軍費差距更如天塹:美國5960億美元對中國1450億,整整四倍有余。張召忠看著這些數據,在節目里痛心疾首:“大家不要以為三五年就能超過美國,這種想法太危險!”
彼時中國軍隊機械化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設剛起步,而美軍已在全球建立800多個軍事基地。差距不僅存在于裝備,更在體系、經驗和全球投送能力上。
誰也沒想到,接下來的十年見證了中國軍力的爆發式成長。2022年,福建艦下水激起千層浪——它搭載的電磁彈射技術直接追平了美國最先進的福特級航母。
空中傳來更震撼的消息:殲-20列裝200架,追平美國F-22機隊規模,渦扇-15發動機的突破更讓中國徹底擺脫“心臟病”。當年張召忠那句“造不出殲-20”的煙霧彈,竟讓美國關停了F-22生產線,成為戰略忽悠的經典案例。
大洋上的055型萬噸大驅已成“海上多面手”,配備高超音速導彈的它,在雷達系統和火力上反超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的實戰部署更讓中國在該領域領先美國整整一個身位。
變化不僅體現在硬件。解放軍飛行員年均飛行時間逼近美軍水平,殲-20與055的聯合演練展現出成熟的體系作戰能力。軍費差距也從四倍縮小到兩倍(中國2960億:美國6000億)。
當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將殲-15送上云霄時,美國造船廠里近半數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已服役超30年。F-35項目耗資1.7萬億美元卻仍有13項致命缺陷,而中國六代機已在2024年底同日雙機首飛。
然而真正的差距藏在基礎領域:美國4500枚核彈頭對中國約250枚,18倍的核威懾差距難以跨越。11艘核動力航母組成的全球打擊體系,依舊支撐著美國的海上霸權。
更深的鴻溝在科技創新根基。美國坐擁300余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中國僅3人;半導體自給率不足20%,高端光刻機仍被“卡脖子”。這些差距無法靠軍艦下水的速度彌補。
張召忠當年的預言正顯現出雙重智慧:既提醒國人不要因局部突破而盲目自大,又以“戰略忽悠”為技術突破爭取了寶貴時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