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時節,云浮市云安區都楊鎮的云祥大道、新城快線兩側以及華立學院門樓前,紫薇花如紫色、粉色云霞般綿延不絕,隨著暑期的即將到來,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打卡。
丨以花為媒,繪就綠美廊道
近年來,都楊鎮依托“一花一蜜一甘蔗”產業布局,打造了降面村、洞坑村等多條“美麗農村路”,形成“一路一風景、一村一特色”的生態畫卷。這些花路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媒介。
轄區內優選耐熱抗病的紫薇品種,使得花期將從6月延續至9月,與暑期旅游旺季無縫銜接。全域聯動方面,花路與灣邊沙灘、云浮櫻花園、蝶采園等景點串聯,游客駕車賞花后,10分鐘即可到達江畔觀日落、品河鮮,體驗更加豐富多樣。
交通賦能下,“鮮花道路”不僅是一道美麗的景觀工程,更成為引流利器。2025年春節期間,灣邊村格桑花海單點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文旅消費同比翻番,有力推動了都楊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丨花路引流,激活周末經濟
紫薇花廊等花路的“顏值變現”,正逐步重構都楊的消費地圖。隨著廣佛肇等外地游客經高鐵、高速直達云祥大道,周末單日車流峰值逾500輛,春節、五一、國慶等節假日更是車水馬龍,西江河鮮美食一條街的餐飲店翻臺率提升40%,都楊鎮的周末經濟愈發火爆。
多元場景的裂變也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體驗。花道旁、西江邊正在精心打造西江百里山水畫廊,將新增建設露營區、文創市集,讓游客上午可以拍花打卡,下午體驗冬瓜盅制作,傍晚采購荔枝蜜、龍眼蜜,入住假日酒店,形成“吃住游購”的閉環。
數據印證了都楊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步伐越來越近。2024年國慶假期接待游客5萬人次,文旅消費破百萬;2025年“五一”灣邊村單日游客量再創新高,帶動土特產銷售環比增長120%。
丨花蜜共生,做強“甜蜜產業”
鮮花道路不僅激活了旅游業,更反哺了農業根基。沿花路的洞坑村、仙菊村、三合村、蟠咀村等周邊村莊蜂蜜養殖戶的蜂箱年產荔枝蜜、龍眼蜜預計超10噸,通過游客現場體驗開蜜以及鄉村網紅直播帶貨等方式,拓展銷路和提高溢價率。
此外,都楊大粽等特產也融入了紫薇花元素,攜手花店推出“花漾禮盒”,預計今年暑假以及云安區“百千萬工程”和美鄉村第三屆村BA籃球賽期間,非遺作坊制作的都楊大粽銷售額將達10萬元。
丨花路經濟,綻放振興新顏
都楊鎮的探索為農文旅融合寫下了生動注腳。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發動村民成立151支“百千萬工程”互助工作隊,開展鄉村綠化管護工作,助力養護花路,并開發公益性崗位24個,實現“家門口就業”。
隨著禁漁期的結束以及花路效應外溢帶來的顯著成效,“云浮馬爾代夫”灣邊村將借勢花路流量,計劃7月底在云帆公園舉辦第一屆灣邊漁獲歡樂周活動,聯動周邊官坑村、金魚沙村打造民宿集群,進一步提升“此間山水,活力都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綠色動能澎湃,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花卉產業帶動土地流轉超千畝,從事花卉和綠化管護的農戶年均增收8000元,綠美長廊已成為富民廊道。從“紫薇花路”到“甜蜜經濟”,都楊鎮以“一花”引路、“多業”協同,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變現邏輯。以路為線,串景成鏈;以花為媒,變流量為增量。當車輪載著歡笑駛過繁花似錦的云祥大道、康盛路,城鄉融合發展的脈動正與西江潮聲共鳴。
來源丨云浮融媒
編輯丨葉泳君(實習)
二審丨鐘燕華
三審丨葉志鋒
創文:
覺得不錯,請點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