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
暑假來臨,各地博物館紛紛迎來客流高峰,許多博物館門票秒光。
“這幾天我們的日均客流量達1.5萬人次,是平時的3倍。”上海自然博物館館長倪閩景說。
近年來,博物館成為假期研學、親子游的熱門地,很多博物館推出了暑期系列活動,包括暑期展覽、博物館課程、博物館夏令營等。
進了博物館,有些人走馬觀花,有些人進行深度體驗式學習,差別很大。暑假博物館游不能靠家長一廂情愿,如何讓孩子玩轉博物館?圍繞相關問題,民生周刊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在開展親子活動。
做足功課,做好選擇
“人太多了,我被推著往前走,經過一個個展柜,最后累得不行了,看過什么都忘記了。”在北京一個博物館外,一位游客告訴記者,她帶著10歲的兒子來北京旅游,約了3個博物館,但是參觀效果并不好。
博物館熱背后,其實有很多誤區。一位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游客訂了票之后就直接來了,隨著人流看展,看似全場走了一遍,其實什么也沒仔細看。也有一些學生,帶著研學任務來,到了展品前就忙著抄介紹文字。還有一些低齡孩子,面對文物、標本可能“無感”,甚至“反感”。
在他看來,有效的博物館參觀需要一定的基礎,有些孩子到了陌生的環境可能無所適從,甚至不能遵守基本的參觀規則,要提前讓孩子對博物館及其藏品有所了解,并且學會觀察文物的形狀、紋飾、銘文等。
“一定要提前做功課,有些博物館很大,藏品很豐富,游客很難一次性看完,要選重點看,比如,先看鎮館之寶。”倪閩景說。
倪閩景告訴記者,博物館的官網或者公眾號上有關于展覽的介紹,網絡上能搜到一些攻略,進館后也可以先看看導覽資料。“一定要有自己的游覽路線規劃,尤其是在暑假高峰期,規劃好路線能一定程度上避開擁擠。”
教育策展人燕柏彤認為,對于10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進博物館不能“貪多”,要重點選擇3個展品,對這3個展品了解得越深入越好。
“可以多去適宜年齡的場館、匹配孩子興趣的場館、專為孩子設計的場館。”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教育服務部主管張惟一建議,“去之前可以在家觀看相關紀錄片及書籍,還可以幫助孩子設計一些好玩的任務,有了任務驅動,孩子會變得更主動。”
比如,帶孩子去參觀鐘表相關展覽時,可以先讓孩子熟悉一些關于時間的繪本故事、音樂游戲等,也可以設定一些鐘表相關的元素,讓孩子去場館尋找。
多觀察,多體驗,多互動
在博物館,經常有人拿著紙筆在抄展覽介紹資料,也有人拿著手機或相機拍攝展品,還有人戴著耳機聽解說……每個人觀展的方式不一樣,但對于孩子來說,進了博物館應該干什么,能有哪些收獲?
湖北荊州博物館宣教部主任陳冬冬介紹,暑期博物館里青少年、親子家庭特別多,有的需要講解員細致講解文物知識,有的是帶著目標來打卡、蓋章的,還有的是奔著文創產品來的。
“除專職講解員之外,我們安排了志愿者定時講解,還有多種方式的導覽設備,包括語音講解器、AI數字人講解等,希望大家參觀開心并且有收獲。”陳冬冬說。
“博物館是孩子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重要場所。”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教授王耘說,博物館豐富的展項為兒童提供了自主探索學習,觸覺、視覺、聽覺等多感官協同學習的機會。
博物館有一些體驗類的項目或課程,特別是一些科技類博物館,會有很多互動項目,孩子們可以參加,在體驗中學習。
“我們提倡家長到了博物館不僅僅做個陪伴者,而是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體驗,并且能夠互動。”燕柏彤說,她所策劃的展覽非常注重家長的體驗。
王耘希望博物館內設置專門的互動體驗空間,配備豐富的操作材料和互動設備,如科學實驗工具、藝術創作材料等。兒童可以通過博物館的展項自主學習科學知識,提高動手能力、運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團隊精神。
讓孩子帶著問題離開
離開博物館時,除了知識卡片、文創產品等,孩子還應該帶走什么?
“游覽博物館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帶著問題離開。”倪閩景強調。
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館今年暑假推出了恐龍大展,倪閩景希望孩子們不僅到館里來看恐龍化石,也能提出一些問題。比如,恐龍怎么分出公母?恐龍蛋是怎么孵化的?恐龍是怎么滅絕的?
張惟一表示,面向兒童,博物館要增加趣味性,注重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老牛兒童探索館正在聯合上海兒童博物館、深圳兒童探索館等8家兒童博物館開展“小手趣旅行”暑期探索活動,包括“斷橋、竹林搭建”“貝殼創想”等,讓孩子在親子體驗活動中了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張開想象的翅膀。
“博物館要讓文物活起來,讓展品會說話。”在王耘看來,隨著兒童、青少年逛博物館的熱情越來越高,各類博物館都應該有所調整,適當增加體驗區域和互動方式,吸引孩子去提問。同時,家長在博物館里也可以化身“情境搭建師”,篩選與孩子興趣匹配的展區,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原文刊載于2025年第14期、7月7日出版的《民生周刊》雜志
民生周刊記者 羅燕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民生無小事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