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交部消息,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將于7月12日至18日訪華。可就在訪華前夕,澳方在達爾文港問題上的強硬態度,讓這場訪問的走向充滿變數。
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行程安排緊湊,將到訪成都、北京、上海三地。按理說,這是一次旨在加強溝通、拓展合作的重要訪問,中國也一直秉持著積極開放的態度,愿與澳方增進互信、推動中澳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但澳方卻在此時對達爾文港經營權問題舊事重提,甚至放話要強行收回,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真實意圖。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回顧達爾文港的租賃歷史,2015年,中國嵐橋集團通過公開競標,以5.06億澳元獲得達爾文港99年的租賃權,同時拿下港口80%的土地所有權。之后,嵐橋集團累計投入近1.5億美元對港口進行升級改造,把一個原本虧損荒廢的港口,經營得有聲有色,年吞吐量大幅增長,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促進了地區經濟發展。過去10年,澳方多次對該項目進行安全審查,結果均表明不存在“國家安全風險”,沒必要取消或更改租約。
然而,如今澳方卻執意收回達爾文港。從澳方內部來看,在今年的澳大利亞大選中,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都將收回達爾文港經營權作為政治承諾。阿爾巴尼斯在競選期間就曾表態,要讓達爾文港“回到澳大利亞人手中”,甚至宣稱若找不到新買家,就將其國有化。這種政治上的承諾,使得澳方在達爾文港問題上騎虎難下,即便明知中企合法權益應受保護,也不得不為了國內政治因素,向中方施壓。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從外部因素考量,美國的影響不可忽視。達爾文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地處澳大利亞最北端,是美國“印太戰略”布局中的關鍵一環。美國一直對中國在海外的港口投資項目十分忌憚,此前已對巴拿馬運河中資港口采取行動。在這種背景下,澳大利亞若能收回達爾文港,無疑是給美國送上一份“大禮”,有助于其在“奧庫斯”框架下,進一步迎合美國,獲取更多戰略利益。所以,澳方此舉背后,有著濃重的美國影子。
面對澳方的無理要求,中方立場堅定且明確。外交部多次強調,中國企業通過市場方式獲得達爾文港租約,其合法權益必須得到充分保護,澳方應客觀看待項目,認真履行合約。中國駐澳大使肖千也指出,澳方在港口虧損時出租,盈利時卻想收回,這種做法不符合國際道義。嵐橋集團更是明確表示無意出售港口。
倘若澳方不顧中方反對,強行收回達爾文港,將產生一系列嚴重后果。在經濟層面,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2023 - 2024年度,澳大利亞向中國市場出口額超2100億澳元,2024年澳洲鐵礦石出口總額1570億澳元,超八成運往中國。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大麥、煤炭等眾多產品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一旦中澳關系因達爾文港問題惡化,中方勢必采取反制措施,削減對澳產品進口,這對澳大利亞經濟將是沉重打擊。
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在國際聲譽方面,澳方這種違背契約精神的行為,將讓其在國際商業舞臺上信譽掃地。國際投資者會對澳大利亞的投資環境產生嚴重質疑,未來澳大利亞在吸引外資、開展國際合作時,將面臨更多阻礙。而且,若開了強行收回中企投資項目的先例,其他國家可能紛紛效仿,對全球正常的商業投資秩序造成極大破壞。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本應是推動中澳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契機。但在達爾文港問題上,澳方若繼續強硬,甚至妄圖“明搶”,無疑會給中澳關系蒙上陰影。澳方需要清醒認識到,中澳合作對雙方都意義重大,在處理敏感問題時,應尊重事實、遵守契約,以務實態度與中方溝通協商,而非被國內政治因素和外部勢力裹挾,做出損害雙方利益的短視行為。否則,最終受損的不僅是中澳關系,更是澳大利亞自身的國家利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