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印度空軍再度傳來壞消息:一架老舊的“美洲虎”攻擊機在拉賈斯坦邦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不幸遇難。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美洲虎”戰機的第三起墜毀事故。然而巧合的是,就在墜機前一天,印度媒體還在胡言亂語,表示5月初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并未擊落陣風戰機,而是被一種“誘餌彈”所欺騙。印度一邊拼命否認失敗,一邊卻屢屢被事實“啪啪打臉”。
▲印度媒體謊稱被擊落的是“誘餌彈”
據印度國防研究機構網站最新文章援引“前F-15飛行員”瑞安·博登海默的說法,在所謂“辛杜爾行動”中,印度空軍的陣風戰斗機使用以色列X-Guard拖曳式誘餌系統,成功干擾了殲-10CE發射的霹靂-15E導彈,讓對方誤以為成功擊落陣風。更荒誕的是,這名“飛行員”甚至稱這場行動是“現代空戰中最精彩的欺騙戰術”。
問題是,這種說法除了靠嘴,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首先,X-Guard系統原本為美制F-15/F-16等戰機設計,法國達索從未為陣風開放整合接口。其次,從所有印度陣風戰機的公開照片中,從未見到安裝誘餌系統的結構部件。而且,陣風殘骸(BS001號)已在地面被拍攝,成為“鐵證”。既然印方有能力回收“幸存陣風”,為何不把它擺出來“打臉”?答案可能只有一個:它真的被擊落了。
▲如果擊落的是“誘餌彈” ,那這垂尾殘骸是誰的?
面對印度媒體的神操作,連達索公司都看不下去了。該公司CEO一度聲稱“陣風是自己出故障墜毀,而不是被殲-10所擊落”,但隨即公司緊急發布聲明澄清,否認CEO曾發表相關言論。一邊否認,一邊又撤回,種種跡象表明,印度空軍和法國方面在掩蓋陣風損失方面,存在嚴重的口徑不一致。
有意思的是,這一波宣傳“神話誘餌系統”的熱潮,看似在為印度“洗地”,實則最大的贏家可能是以色列拉斐爾公司。借用“前飛行員”的身份,制造所謂“誘餌戰術勝利”的輿論,極有可能是為推銷X-Guard系統打開市場做鋪墊。
▲達索公司否認CEO曾發表的相關言論
而就在印媒大吹“戰術勝利”的次日,印度空軍卻又用事實打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一架“美洲虎”攻擊機在訓練中墜毀,兩名飛行員身亡。且不說這已是今年第三起類似事故,更令人唏噓的是——“美洲虎”這款飛機自1979年開始服役,至今依然在印度空軍一線掙扎,其機體疲勞與技術落后早已被多次詬病。
雖然印度政府一再強調將對“美洲虎”進行現代化升級,包括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頭盔顯示器、ASRAAM導彈等先進設備,但這架戰機原本就是為冷戰時期低空對地突擊設計,機體壽命和結構強度早已不堪重負。再先進的航電系統也無法掩蓋其“飛行棺材”的本質。從現場目擊者聽到“空中巨響”到發現殘骸大面積分布來看,這次事故極可能是高空解體而非普通墜毀。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美洲虎”早就到了非退役不可的地步。
▲“美洲虎”墜機現場
從種種細節來看,印度方面在處理“陣風被擊落”這一事件上,始終想掩蓋敗績。然而,空戰殘骸、敵方戰機雷達鎖定記錄以及地面目擊證據都說明了:印度確實在空戰中損失了至少一架陣風。諷刺的是,印度空軍一方面高調宣揚“X-Guard誘餌彈成功騙過霹靂-15E”,一方面卻拿不出任何技術參數、實戰視頻、圖像或飛行員陳述來佐證;反倒是巴基斯坦空軍默默拿出確鑿證據,用行動事實擊潰了印方的輿論防線。
更讓人擔憂的是,印度當前的軍隊現代化。“美洲虎”這樣的老機型在全球早已退役,僅印度仍苦苦維護,不但耗資巨大,戰備效率還嚴重下降。用老舊平臺硬塞先進雷達和導彈,不過是“穿新鞋走老路”。可即便是陣風戰斗機,也并非無懈可擊。其雖然具備較強的機動性和電子戰能力,但面對殲-10CE配備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E超視距導彈時,其技術優勢已被迅速追平,甚至在某些作戰環境中落于下風。
▲印度空軍“美洲虎”攻擊機
一架被擊落的陣風,不會因“吹成誘餌彈”而變成勝利;一架又一架墜毀的“美洲虎”,更不會因“升級改造”而重煥青春。空戰從來不是嘴炮能解決的事情,真正決定勝負的,始終是戰機的性能、體系作戰能力和飛行員的訓練素養。印度媒體與其靠編故事自欺欺人,不如將輿論資源用來推動真正的裝備現代化改革。否則,下一次“誘餌彈”出場時,還不知道要搭上多少飛行員的生命,才換來一絲“體面”的退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