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任皇帝,曹丕之子,曹操的孫子。據史書記載,曹叡一生下來就很受曹操喜歡,經常帶在身邊。并且說:"我基於爾三世矣。"意思是說,有了曹叡,曹氏的基業可以傳三代以上了。
歷史上關于曹叡的評價,有褒有貶不一而足。最近本人剛讀完《三國志集解》的《明帝紀》,想試著分享一下個人對曹叡的看法,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帝與朝士素不接,即位之后,群下想聞風采。居數日,獨見侍中劉曄,語盡日。眾人側聽,曄既出,問:"何如"?曄曰:"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不及耳。"——《世語》
開始之前,我們先看這樣一段記載,據《世語》記載,曹叡繼位之前,很少與朝臣接觸,群臣都想知道曹叡的風采。過了幾天,曹叡單獨召見侍中劉曄,談了一整天,眾人都在側傾聽,等到劉曄出來,大家問:“皇帝怎么樣?”劉曄回答:“秦始皇、漢武帝一樣的人物,才能稍遜罷了。”
初看劉曄的回答感覺沒什么,可能是在阿諛奉承,但等了解曹叡一生全部經歷和所作所為。突然發現,劉曄真是人才,他說曹叡像秦皇漢武,一方面是說曹叡有雄才武略,另一方面也是說曹叡奢侈荒淫!
雄才武略
1、政治手腕
曹叡是非常有政治手腕的,這是作為一個封建帝王最起碼的素質,你得能鎮得住場子,能玩得轉大臣,讓自己說了算。曹丕臨終,為曹叡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曹真、陳群、曹休、司馬懿。
這幾位那可都是先朝老臣,自曹操時代就開始展露頭角的人物,所以曹叡為了掌握權力,先把這幾位安排明白了。曹真被派往長安,坐鎮關中;曹休派往東南,應對東吳;孫權進攻,正好調司馬懿駐守宛城。這樣中央就只剩陳群一個“書呆子”,沒有人能夠掣肘了。
當然,這只是一種玩笑的說法。曹叡也是結合當時曹魏的境地,做出的合理安排,總而言之,曹叡并不是任人擺布的傀儡,而是有自己想法的。在此之后,魏明帝一直牢牢掌握魏國最高權力,在內外戰爭與政策改革上始終是最高決策人。
2、軍事水平很高
曹叡雖然也是長于深宮,但他的軍事水平比父親曹丕強多了。先看成果,曹叡在位期間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吳、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可謂軍事成就斐然。不說別的,諸葛亮五次北伐,全部發生在曹叡在位期間,曹叡基本應對得當。
另外需要著重說一下,曹叡不是單純依靠大臣或武將,他自己有獨特的見解。舉幾個例子:
曹叡公元226年五月繼位,八月孫權聽聞曹丕駕崩,認為有機可乘,于是舉兵進攻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堅守,朝臣商議要發兵救援。曹叡則說:“吳軍擅長水戰,這次之所以敢于不用水戰而轉到陸上攻城,不過趁文聘防守不嚴而突然襲擊,可時下文聘已和他們能夠抗衡,所以是不會堅持長久的?!惫粚O權不久撤軍。
公元233年,鮮卑首領步度根與對抗曹魏的鮮卑首領軻比能勾結,并州刺史畢軌上表欲對外出兵威嚇軻比能,對內鎮壓步度根。曹叡接到上表后認為討伐只會令兩部鮮卑團結起來,難以對付,不能振曹魏聲威。果然畢軌出兵后,步度根與軻比能聯合大敗魏軍。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屯兵渭南并進行屯田,做長期的準備。曹叡給司馬懿下詔:“一定要堅壁據守,不得與蜀軍交戰。蜀軍糧草供給困難,時間久了肯定會退軍,等到退軍再追擊,到時候就能很容易取得勝利了。”最終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馬懿不戰而勝。
3、留心律法,重視文學
魏明帝曹叡自幼注重法理。他詔令設置律博士,改革漢法,制訂新律。又下令刪簡死刑條款,減少死罪;除死刑外,可以用財贖罪;減鞭杖之刑,以免苦打成招。 曹叡處理政事曠達嚴謹,善于納諫,地方官吏和普通百姓的上書他皆一一過目,與尚書陳群等人制《魏律》十八篇,是古代法典編纂史上的重大進步。
曹操的基因真的很不錯,不但曹植、曹丕兄弟文采斐然,其實曹叡也非常有才華。曹叡還用心制詩度曲。他征召文士置于崇文觀,鼓勵其文學創作。曹叡能詩文,善樂府,與其祖父曹操、父曹丕并稱魏之“三祖”。
奢侈荒淫
近代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曾這樣評價曹叡:“魏文帝本來無甚才略。死后,兒子明帝繼立,荒淫奢侈,朝政更壞?!蔽业谝淮慰吹竭@個評價大吃一驚,這屬于一棒子打死,全盤否定,但真了解曹叡在位晚年干的那些事,的確稱得上“奢侈荒淫”。
青龍三年(235年)正月八日,曹叡詔令大修洛陽宮,新建昭陽殿和太極殿,筑總章觀。為了修建這些宮殿,曹叡不停地征調勞役,少則三四萬人,多則數十萬,導致洛陽周邊農業生產幾乎停頓。當時很多大臣直言勸諫,我們看一下不完全統計名單:蔣濟、高柔、楊阜、高堂隆、陳群、衛覬、陳矯、盧毓、衛臻……
蔣濟、高柔、陳群、陳矯是三朝元老,高堂隆、楊阜、衛覬、衛臻或是得力干將,或是功臣子弟。如此多反對的聲音,卻依然沒有改變曹叡的一意孤行。曹叡在民間廣采眾女,但凡有些姿色的都不放過,“自貴人以下至掖庭灑掃,凡數千人”,從貴人到打掃衛生的宮女有幾千人。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曹叡又御駕親征逼退孫權,一下子沒有了外來的壓力。所以曹叡一下子開始放飛自我,很多朝臣冒死直諫,雖然曹叡不處罰他們,但也不改自己的所作所為,甚至讓大臣們幫著搞建設,親自背土。結果沒幾年,就把自己玩死了。
葬送曹魏
曹叡雖然有雄才武略,但在位后期,大興土木、奢侈荒淫,最終葬送了曹魏基業:
1、死得太早,沒有子嗣
曹丕活了40歲,曹叡活了36歲,這爺倆都沒熬過司馬懿。曹叡公元239年去世,而司馬懿直到251年才病逝,你這讓人怎么玩。就是司馬懿本來沒野心,都被這不爭氣的爺倆撩撥的有野心了。
另外,曹叡可能是后宮女人太多了,導致自己生育能力下降。生了幾個兒子全部都夭折了,所以最后只能從宗室收養了兩個兒子,分別是齊王曹芳、秦王曹詢,為了掩人耳目,甚至連倆孩子的身世都不被外人所知。
有人就批評曹叡,只顧及私人感情,不考慮江山穩固。孫策臨死,把權力交給弟弟孫權,還擔心孫權威望不足,曹叡卻放心把江山傳給不知道哪里來的8歲的曹芳手里。這純粹就是不負責任,視江山社稷為兒戲。
2、所托非人,埋下禍根
8歲曹芳也就罷了,曹叡所選的托孤大臣也是靠不住。一個蠢笨如豬的曹爽,一個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其實個人以為,司馬懿一開始并沒有謀權篡位的打算,就是曹爽一步一步把司馬懿逼到死角;另一方面,司馬懿也看出曹爽實在是蠢,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另外再說一點,其實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朝野上下許多老臣都選擇支持司馬懿。這是因為,曹叡后期太不得人心,所托的曹爽更是變本加厲,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小民百姓,對于曹家皇室,其實都慢慢失去了耐心。所以當司馬懿撬墻角時,大部分人要么視而不見,要么推波助瀾。
曹叡聰明絕頂,也有雄才武略,但荒淫奢侈把自己玩死了,甚至連個親生兒子都沒生出來;臨終之際,又選擇了曹爽、司馬懿輔政,為曹魏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可以說司馬篡魏,曹叡要付很大的責任。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