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有這么一個奇人。
文能進文廟陪祭孔子,武能入武廟名垂青史。在中樞任職,能夠給國家修訂法律,改制禮儀。在地方做官,明確官員賞罰機制,依法治國。
在經濟領域,此人執掌全國財政整整七年,積攢錢糧,管控鹽運糧價,興修水利。坐鎮荊州的時候,此人彈指之間,以奇謀妙計殺東吳大將。有他一人坐鎮荊州,東吳就一日不敢妄動。最有意思的是,這個人還很擅長發明創造,而且還非常忠誠!
大家是不是以為這是在說諸葛亮?
但實際上,這是在說司馬懿的女婿,杜預。
這是一個典型的六邊形戰士,各個方面幾乎沒有短板,但在后世的名氣卻不大的超級牛人。
杜預的開端,其實并不算太好。他的父親和爺爺,雖然都是魏國的高官,但問題是,他爹是曹爽那邊的人。
所以,高平陵士兵之后,杜預他爹直接被流放了,并且死在了流放的地方。
有這么一層關系,杜預的起步,其實是很低的。但是后來,在司馬家全面掌權之后,不知道杜預通過什么方法,竟然得到了司馬昭的認可。
那時候的司馬昭,雖然接過了父親和哥哥留下來的權力,但自身地位還是不太穩,正是需要幫手的時候。而杜預恰好能力又比較強,在士族當中的口碑也不錯。于是后來,杜預就被司馬昭大力提拔了起來。
非但如此,后來,司馬昭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杜預,成了杜預的大舅哥。
有了這么一層關系,杜家昔日的那些事情,才算是徹底接過去。而接下來,杜預也徹底走上了自己仕途的快車道,展露出了自己的才華。
首先,杜預開始給司馬昭做幕僚,幫助司馬昭處理朝政,徹底成了司馬昭的心腹。
而幾年之后,鐘會南下滅蜀的時候,杜預就被司馬昭派到了前線,做了鐘會的長史。最后,鐘會死于亂軍之中,但杜預卻成功活了下來。
在滅蜀之后,沒過幾年,司馬昭就去世了。而在司馬昭去世之前,杜預就成了司馬昭留給兒子的重要助手。等到司馬炎登基之后,杜預直接轉任河南尹,開始管理洛陽周圍的區域。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杜預展現出了強大的內政能力,將內政處理的井井有條額,而且用人極其公正。
除此之外,在這幾年當中,杜預還在司馬炎的任命下,參與修訂了西晉的法律、禮儀和用人制度。這個工作,當年在劉備入蜀后,蜀漢政權剛剛建立的時候,就是諸葛亮做的。
而等到西晉開始準備滅吳的時候,杜預先是參與了平定秦涼之變,隨后又幫司馬炎謀劃平定匈奴劉猛的叛亂。再之后,杜預又做了七年的西晉度支尚書,執掌全國的財稅調配。
在這幾年當中,杜預憑借出色的內政能力,幫司馬炎積累的大量的軍資軍費,這就為后來西晉滅吳,提供了經濟基礎。
有意思的是,在這幾年當中,杜預在主持經濟工作的時候,還發明了一種叫做‘人排’的東西。所謂的人排,就是人力版的鼓風機。這種東西看似簡單,但是在鋼鐵冶煉的工序當中,卻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另外,還是在這幾年當中,杜預還幫忙修訂了西晉的歷法,搞出了一個叫《二元乾度歷》的歷法,后來通行全國。
就這樣,在做了幾年準備工作之后,隨著西晉國力越來越強,西羌和匈奴的問題,也暫時被解決。到了這個時候,西晉終于有了吞并東吳的能力。于是接下來,杜預又幫司馬炎制定了吞并東吳的整體作戰計劃。
公元278年,在決定了整體作戰計劃之后,杜預又被司馬炎派到了荊州,親自負責荊州方面的對吳作戰。
此后的一年時間里,杜預巧施離間計,讓東吳從荊州方向,調走了主帥張政,降低了荊州方向的進攻難度。
做完這些之后,杜預力排眾議,向司馬炎提出要開始滅吳之戰。盡管當時有很多人反對,但杜預還是多次上書,為司馬炎分析了局勢,這才讓司馬炎下定了決心,正式發動總攻。
就這樣,公元279年,隨著晉軍發起總攻,杜預作為晉軍的西線總指揮,全權負責荊州和益州方向的戰事。開戰之后,整個戰爭經過,幾乎就如同杜預預判的一樣,最后成功滅吳。
可以說,在三國時代的尾聲,杜預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將。
但是在后世,對于這位名將,大家的了解卻極少。在《三國演義》當中,杜預這個名字,也僅僅只是在最后一回出現過,而且戲份極少。
所以,這位在正史上超級厲害的六邊形戰士,在后世的名氣反倒是不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