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民航航線的調整,正在改寫臺海博弈的規則。7月6日,中國民航局正式啟用M503航線W121銜接航線,標志著M503三條銜接線(W121、W122、W123)全面貫通。這條被臺當局渲染為“貼臉飛行”的航線,以民生工程之名,行主權宣示之實——臺灣問題不容談判,統一進程不可逆轉。
一條航線背后的民生與主權
M503航線的啟用絕非臨時動議。早在2015年3月29日,大陸啟用M503主航線,旨在緩解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域擁堵。當時A470航線每日航班量超1200架次,嚴重超負荷運行。國際民航組織(ICAO)核準后,M503主航線及后續銜接線逐步落地。此次啟用的W121銜接線,與已開通的W122(福州)、W123(廈門)構成完整網絡,使兩岸航班可減少繞行、實現“空中直航”。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明確表示,此舉每年可為兩岸航班節省大量時間成本,直接惠及超14億民眾(含港澳臺)的出行需求。
臺海(資料圖)
臺當局“敏感神經”背后的“臺獨”算計
臺當局的反應卻充滿算計。臺“陸委會”聲稱航線“升高區域情勢”,要求大陸“協商”。但所謂“海峽中線”本就是冷戰產物,國際民航組織從未認可。2018年1月19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已向臺當局確認:M503航線2015年投入使用,符合國際標準。外交部更多次強調,臺灣海峽是中國內水,根本不存在所謂“中線”。臺當局要求“協商”,本質是將主權問題偷換為“空域管理權”。
“貼臉飛行”與軍事反制的雙重震懾
面對挑釁,大陸直接“貼臉飛行”回應。更關鍵的是,此次調整恰逢臺軍“漢光41號”演習(7月9日-18日)前夕。該演習規模創紀錄——動員2.2萬后備軍人,時長延長至10天9夜,重點演練“反登陸”“持久防御”。島內綠營“防務專家”蘇紫云聲稱W121航線會使臺灣防空反應時間縮短至30秒,但現實是,解放軍軍機軍艦已常態化繞臺巡航。7月8日環球網報道,啟用航線不到48小時,20架次殲-16、空警-500等戰機越所謂的“海峽中線”逼近臺島;72小時內,“漢光”軍演開幕。大陸用行動宣告:所謂“威脅”只是臺當局的臆想,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臺海(資料圖)
三重底氣:法理、實力與民心
大陸的底氣源于三個方面:
?法理: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作為中國領土,其空域管理權本就屬于中國。ICAO規則只認主權國家,臺灣連正式席位都沒有,何來“協商”資格?
?實力: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4年兩岸貿易額超3000億美元;解放軍軍機軍艦繞臺已成常態,軍演頻次、規模更勝以往,臺軍裝備多為美制二手貨,戰時難以支撐。
?民心:國臺辦強調,啟用M503航線是為“保障旅客權益、促進兩岸交流”,14億民眾支持統一是最大“公約數”,《反分裂國家法》劃定了“臺獨”即戰爭的紅線。
臺海(資料圖)
國際社會的沉默與島內的分化
國際社會對這場博弈的態度耐人尋味。美國雖在背后支持臺當局,向其出售武器并喊話“支持民主”,但面對大陸啟用航線的行動,始終不敢公開反對——與大陸全面對抗的代價,華盛頓心知肚明。其他180多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的國家更不會趟渾水。島內民眾態度也在分化,賴清德雖高調鼓吹“臺獨”,但臺灣主流民意仍傾向維持現狀,反對冒險激化沖突。
M503航線W121銜接線的貫通,既是民生工程的落地,更是統一進程的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臺灣問題沒有模糊空間,主權歸屬不容談判;“臺獨”勢力的挑釁越瘋狂,統一的步伐就越堅定。當解放軍的戰機與民航客機同時在臺海上空穿梭,當14億民眾的統一呼聲愈發響亮,歷史的答案已然清晰——任何企圖分裂中國的勢力,都將被碾碎在民族復興的滾滾洪流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