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法國技術明珠,要被中國摘了)
原創 劉程輝 觀察者網
? 文 觀察者網 劉程輝
“法國的技術明珠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獵物。”中國公司并購法企,讓法國學者五味雜陳。
法國《世界報》(Le Monde)7月10日報道稱,近期三家大型法國公司相繼被中國資本收購,分別涉及化工、汽車和能源等法國關鍵工業領域,表明中國企業正加快進入歐洲市場的步伐。
法國業界人士稱,一旦國家層面未能對困難企業給予針對性援助,這些企業一旦陷入困境,往往只能依賴中國買家,隨著中美之間貿易戰的持續,這一風險可能會成為結構性問題。
今年4月,中國化工巨頭萬華集團通過其匈牙利子公司寶思德化學(Borsodchem),收購了法國化工旗艦企業康睿(Vencorex)的特種異氰酸酯業務,此案已獲法國里昂商業法院批準。
隨后在5月,總部位于蘇州的電路板制造商東山精密(DSBJ)斥資1億歐元,拿下法國汽車零部件承包商GMD集團,該企業在法國擁有十幾家工廠,為雷諾和斯特蘭蒂斯等汽車制造商供貨。
幾乎同時,經阿爾比商業法院批準,中國萬潤集團成功拿下法國氫動力公交車制造商薩夫拉集團(Safra)。
法國化工旗艦企業康睿(Vencorex)位于蓬得克萊的化工廠
這幾家法國企業無一例外都陷入了困境,要么負債累累,要么處于司法重組階段。《世界報》感嘆,它們作為法國化工、汽車和能源這樣關鍵工業領域的代表企業,如今就這樣歸入中國旗下。
根據法國財政部經濟事務司的數據,中國在法投資從2010年開始增長,2010年至2017年間,投資規模增長了十倍,2017年達到150億歐元。在新冠疫情后的復蘇階段,中國在法投資依舊活躍,2023年達135億歐元,同比增長5%。不過,2024年的投資有所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國采取了保護本國工業的相關措施。
“近年來,中國在法國的投資有起有伏,”法國國家工藝學院產業政策專家奧利維耶·魯昂西(Olivier Lluansi)分析,“2024年投資勢頭有所減弱,但最近幾個月又有所回升,盡管規模尚不顯著。中國主要的目標還是進入整個歐洲市場,而法國并非其首選門戶。”
雖然中國位列對法投資國家前十,但根據研究機構Trendeo的數據,2020至2025年間,中國在投資金額及企業收購方面僅居第八位,遠遠落后于美國和英國。
Trendeo創始人大衛·庫斯克(David Cousquer)指出:“很難說中國有一套針對法國企業的系統性策略,但可以看出,中國在法投資已有所演變:從早期對法國企業的參股和中小規模直接投資,轉向更宏大的項目。這類項目原本更多集中在中東歐地區。”
近年來,中國企業向高端化升級的一個典型體現是在能源轉型領域的布局。例如:2021年,中國遠景集團在法國北部杜埃投資20億歐元建設電池工廠;2024年,中國鋰電池制造商廈鎢(XTC)與法國奧拉諾(Orano)合作在敦刻爾克建設鋰電池正極材料工廠,投資15億歐元;同年,中國光伏企業一道新能(DAS Solar)還宣布將在杜省投資建設太陽能組件超級工廠。
法國礦企奧拉諾(Orano)
截至目前,根據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的數據,中國企業在法國設有約900家子公司,雇傭超過5萬人。這些企業多為大型財團或國企,其中包括復星集團,已涉足法國旅游、奢侈品和食品行業;錦江國際則投資了雅高和盧浮酒店集團。電子領域,清華紫光收購了法國芯片組件廠商Linxens;中國銀行和進出口銀行也活躍于法國金融領域。
盡管如此,法國仍不是中國在歐洲的優先合作對象,相較之下,匈牙利更具吸引力。自2023年以來,由歐爾班執政的匈牙利吸引了44%的中國在歐洲電動車領域的投資,涉及比亞迪、寧德時代和華友鈷業的多個項目,超過德國、法國和英國三國之和。
《世界報》稱,法國越來越多企業陷入困境,可能會刺激中國加大并購力度。法國已劃定了一批被視為敏感的行業,若外國集團要收購這些行業的企業,需事先獲得批準。除了國防和核能領域,這份清單還包括電信、公共衛生、交通、信息技術以及關鍵原材料等領域的投資。
“法國的一些技術明珠可能會成為中國的獵物,尤其是國家未能對困難企業給予針對性援助,比如未能動員法國儲蓄建立收購或投資基金,這導致企業一旦陷入困境,往往只能依賴中國買家。”奧利維耶·魯昂西說。
文章擔憂,隨著中美之間貿易戰的持續,這一風險可能會成為結構性問題。美國對中國出口產品大幅加征關稅,這必然會迫使中國將部分過剩產能轉移到其他地區,歐洲便是其中之一。屆時,這個亞洲大國可能會傾向于在更多歐洲國家布局,銷售商品。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同比增長12%,而對美國出口同期卻暴跌34.5%。各歐洲國家間的增長卻不均:荷蘭增長7%,意大利僅增長1.85%;但德國增長21%,法國更是大漲24%。
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這一增長涉及多個產品類別:紡織品、金屬制品、機械、塑料制品等。
實際上對于中國投資的所謂“擔憂”并非最近出現。早在2018年就有德媒渲染稱,中國投資者在歐洲大規模進行企業并購行為,尤其是一些在相關行業具有領軍地位的重要企業被中方收購,令政界和經濟界不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強調,經貿投資合作是中歐關系發展的重要動力,合作成果有目共睹,有力促進了各自經濟發展。中國企業赴歐投資并購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中方一貫反對任何形式的貿易投資保護主義。希望歐方客觀對待企業的商業行為,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為中國企業在當地開展投資活動創造良好氛圍,促進中歐經貿合作健康發展。”發言人說。
延伸閱讀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邵琦 環球時報記者 杜天琦】當地時間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開始對英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時,馬克龍表示,在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里,法英兩國將通過捍衛民主、法律和國際秩序來“拯救歐洲”。他還提到,要減少對中國和美國的“過度依賴”。路透社報道稱,馬克龍是英國2020年“脫歐”以來第一位受邀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歐洲領導人,他能在英國議會兩院演講實屬罕見。歐盟動態網也認為,向英國議會兩院發表講話是一項極為罕見的榮譽,且馬克龍此次演講地點選在皇家畫廊,聽眾規模雖然較小,但場地更加奢華莊重。
路透社稱,這場演講是馬克龍英國行的核心活動之一。馬克龍表示,作為歐洲僅有的兩個核武國家,英法擁有這一地區主要的武裝力量,軍事預算合計占歐洲總量的40%,應共同、全面承擔起維護歐洲安全的責任。英法相關工業合作必須邁上新臺階。他說,英法2010年簽署的軍事合作協議15年來成功為兩國防務合作提供了框架。而如今面臨“核大國”“不確定的盟友關系”以及俄烏沖突等威脅,必須顯著深化英法軍事合作。馬克龍還表示,他將與英國首相斯塔默舉行會談,雙方將更詳細地討論升級軍事合作,明確承諾今后幾年將兩國國防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提高至3.5%,并攜手在北約內部建立一個堅實的“歐洲支柱”,共同推動新的聯合項目,提升相關工業協同水平,打造一個更獨立、更強大的歐洲防務體系。除了防務合作,馬克龍還表示,英法兩國需要聯手加強歐洲的影響力,特別是在移民、氣候和貿易等領域。
除了談合作,馬克龍在演講中還特別強調了團結和“獨立性”。路透社報道稱,馬克龍表示,“英國選擇離開歐盟,不等于脫離了歐洲。”他稱英國在“脫歐”后,仍屬于歐洲的一分子,法英兩國關系源遠流長,必須共同應對挑戰。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馬克龍還特別提到,英法兩國應警惕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從而“降低經濟和社會在這方面的風險”。“我們必須讓英法兩國擺脫對美國和中國的過度依賴,”馬克龍聲稱,“如果我們仍依賴于中美兩國,那我們的未來,乃至我們子孫后代的未來會如何,是顯而易見的。” 他說:“我們想要一個開放的世界,我們需要合作,但不是依賴。” 法國《世界報》評論稱,相對于斯塔默與中國關系融洽,又始終堅持與美國的“特殊關系”、避免公開批評特朗普,馬克龍的講話內容顯得十分“大膽”。同時,由于他此次的演講風格嚴肅且篇幅冗長,幾名英國議員甚至打起了瞌睡。
英國國王為馬克龍夫婦舉行宴會
據報道,在8日晚些時候,查爾斯三世國王在溫莎城堡為馬克龍夫婦舉行了宴會,共有160位賓客出席,包括政界人士、外交官員等名人。美聯社稱,法國總統夫婦受到了英國最高規格的禮儀款待,這與2022年的冷淡關系截然不同——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曾稱,對于英國而言,馬克龍究竟是朋友還是敵人,“尚無定論”。包括BBC、美聯社在內的多家媒體都提到,除了豐富的菜品,宴會上還有一款名為“協約”的雞尾酒——其名字源自1904年英法簽訂的《友好協約》。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查爾斯三世在盛大的國宴上發表了講話。查爾斯表示,“當我們在這個古老的地方用餐時,這里充滿了我們共同的歷史,請允許我為法國和我們的新關系舉杯。不僅限于過去和現在,而且還有關未來的關系——不再僅僅是一種協約,現在還意味著友好”。此外,查爾斯稱,兩國面臨“來自多個方向的復雜威脅”。“作為朋友和盟友,我們將共同面對這些挑戰。”查爾斯說。
美聯社9日稱,馬克龍與斯塔默當天在位于倫敦唐寧街10號的首相府會面。報道稱,斯塔默和馬克龍一直密切合作,為烏克蘭爭取支持,不過兩人在對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上有所不同:馬克龍更愿意挑戰這位美國總統,而斯塔默則更為溫和。英法兩國一直帶頭推動為烏克蘭組建國際維和部隊,計劃以歐洲的軍隊和裝備以及美國的安全保障,為未來的停火提供支持。然而,特朗普對這一想法不太感興趣,停火也依舊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