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歲是個坎兒。往前看,人生已經走了一大半;往后看,剩下的日子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這時候要是還糾結于過去的得失,或者整天擔心未來,那就真有點跟自己過不去了。
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拼命賺錢、養家糊口,中年時操心孩子、應付工作,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才發現時間比錢還金貴。這時候要是還活不明白,那可真是白活了。那么,六十歲以后,到底該怎么活才算聰明?其實就三件事——看淡、看開、活好。
第一件事:看淡——別讓過去的包袱壓垮自己
人老了,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翻舊賬”。誰年輕時沒犯過錯?誰沒做過幾件后悔的事?可要是整天琢磨這些,那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有個老鄰居,退休前是個小領導,總覺得自己當年要是再拼一把,說不定能升得更高。結果退休后天天念叨這事兒,搞得自己吃不下睡不好,最后還得了高血壓。你說這是何苦呢?過去的事就像潑出去的水,再懊惱也收不回來。與其糾結,不如放下。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叫“沉沒成本效應”,意思是人總舍不得放棄已經付出的東西,哪怕明知道繼續下去沒好處。比如買了張電影票,發現電影難看,可還是硬著頭皮看完,就因為“錢都花了”。人生也是一樣,過去的投入已經無法改變,再糾結只會讓自己更累。
六十歲以后,最該學會的就是“斷舍離”——斷掉無謂的執念,舍棄沒用的包袱,離開消耗自己的人。看淡了,心就寬了。
第二件事:看開——別跟自己的身體較勁
年輕的時候,熬夜、喝酒、胡吃海塞,身體扛得住。可過了六十,再這么折騰,那就是跟自己過不去了。
有個老同事,退休后天天約人打麻將,一坐就是大半天,煙不離手,茶當水喝。結果沒兩年,腰椎間盤突出、高血壓全找上門來。醫生讓他多運動,他倒好,說:“我都這把年紀了,還折騰啥?”結果現在走路都得拄拐杖,后悔都來不及。
人老了,身體就像一臺老機器,零件磨損了,就得好好保養。該體檢體檢,該運動運動,別等到病來了才后悔。
當然,看開不等于放任自流。有些人一退休就開始“躺平”,整天窩在家里看電視,這樣也不行。適當的運動、合理的飲食、規律的作息,才是長壽的秘訣。
日本有個叫“百歲老人村”的地方,那里的老人八九十歲還能下地干活,秘訣就是“動起來”。他們不把衰老當借口,而是順應身體的變化,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件事:活好——把每一天都當成賺來的
人過了六十,最怕的就是“等死心態”——覺得日子不多了,干啥都沒意思。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剩下的時間不多,才更應該好好活。
有個老教授,退休后開始學鋼琴。別人笑他:“都快七十了,學這玩意兒有啥用?”他卻說:“正因為年紀大了,才更要學點新東西,不然腦子銹住了,那才真完了。”結果幾年下來,他不但能彈奏不少曲子,還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子過得比退休前還充實。
人活著,總得有點奔頭。不管是學點新技能,還是培養個愛好,甚至只是每天散步、看書、養花,都能讓生活有滋有味。關鍵是要找到讓自己開心的事,而不是整天數著日子過。
國外有項研究發現,那些退休后依然保持積極心態的老人,平均壽命比消極的老人長好幾年。心態好了,身體自然跟著好。
結語
六十歲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看淡過去,看開健康,活好當下,這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但每一天都可以活得很精彩。別等到走不動了、吃不動了、玩不動了才后悔——現在就開始,好好享受生活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