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9日,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聯合國AI for Good 峰會上,阿里達摩院受邀分享多癌早篩AI的最新進展。該技術已覆蓋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服務2000萬人次,推動AI成為人類社會抗擊癌癥的重要工具。
該峰會全稱為AI for Good Global Summit(人工智能惠及人類全球峰會),由聯合國下屬的國際電信聯盟(ITU)舉辦,是人工智能主題的全球高級別對話平臺。去年峰會上,阿里達摩院首次分享了自研的多癌早篩AI技術,并與世衛組織(WHO)數字健康合作中心達成戰略合作,面向全球推廣。
“這是一種高可及、低成本的新方法,可有效篩查威脅人類健康的多種主要癌癥。”達摩院醫療AI實驗室多癌篩查負責人、資深算法專家張靈在峰會上介紹,達摩院創新性地提出“平掃CT+AI”技術路線,基于門診和體檢大量使用的平掃CT影像,利用AI識別人眼難以發現或容易忽略的病變。研究論文已經兩次登上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醫學》,并獲得美國FDA“突破性醫療器械認定”。
張靈在演講中提到,一位33歲的中國患者因肺炎在急診部拍攝胸部平掃CT影像,AI模型準確提示存在胰腺腫瘤。病理分析證實,該患者患有尚不具備轉移能力的原位癌,經手術切除可完全治愈。在另一個AI發現的胰腺癌案例中,腫瘤的惡變部分僅有1毫米。“這些案例充分體現了AI篩查的價值,相當一部分癌癥患者可以通過早發現、早干預來治愈,我們希望用AI盡快找到這些需要幫助的人群。”
“我們很高興,在國際組織、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醫生等多方共同推動之下,這項AI技術在全球推廣上取得了積極進展。”張靈表示,達摩院近期與新加坡、沙特阿拉伯等國家的醫療機構達成合作,全球合作網絡現已覆蓋9個國家和地區,為2000萬人次提供AI多癌早篩服務。
在新加坡,達摩院與該國最大的公共醫療保健集團之一——新加坡國立健保集團(NHG Health)牽手,雙方將發揮各自在AI技術和臨床醫學上的專家優勢,重點提升胰腺癌、乳腺癌、腎臟腫塊、骨質疏松癥、肌少癥等疾病的早期篩查能力。雙方計劃在新加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之一陳篤生醫院(TTSH)開展聯合研發與外部驗證,推動AI驅動的早期篩查惠及更廣泛人群。
在沙特阿拉伯,達摩院與安利捷健康(Abdul Latif Jameel Health)達成合作意向,其為沙特知名跨國企業安利捷集團旗下健康業務板塊,醫院網絡遍布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地區。雙方將共同探索胰腺癌、胃癌、食管癌等癌癥,心血管疾病、骨質疏松、脂肪肝等慢性疾病,主動脈綜合征、肺栓塞等急癥的AI輔助診斷,把前沿技術產品轉換為發展中國家可及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