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言的《檀香刑》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
這句話,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與中式國學中的諸多智慧不謀而合,值得我們深入品味。
01,月圓月缺,月滿則虧
從自然現象來看,月圓月缺是自然規律,月滿則虧,這是宇宙間不可避免的循環。
正如《道德經》中所言:“反者道之動。” 世間萬物皆在循環往復、對立轉化中發展變化,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永遠處于圓滿的狀態。
四季的更替也是如此,春天的生機盎然、夏天的繁茂熱烈、秋天的收獲成熟、冬天的寂靜沉睡,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美好,但也都有所欠缺,正是這種不完美構成了自然的完整和諧。
02,追求十全十美,反而易焦慮失望
在人生層面,追求十全十美往往使人陷入焦慮和失望。
中式國學中的 “中庸之道” 講究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強調在事物的平衡中尋找最佳狀態,而非極端的完美。
正如一個人,若事事追求完美,對自己過于苛刻,就會在不斷的壓力中迷失自我,難以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若是能在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反而能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
就像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并非毫無瑕疵,但正是這些不完美之處,反而增添了作品的真實感和獨特魅力,使其成為經典。
03,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
在人際關系中,也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中式國學倡導以和為貴,人與人之間相處,應包容彼此的缺點和不足。若總是以完美標準衡量他人,就會難以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系。
正如《論語》中所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能夠在差異中尋求和諧,而小人則因表面的一致而內藏矛盾。接納他人的不完美,才能營造出和諧融洽的人際氛圍。
莫言的這句話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強求完美,學會欣賞不完美中的美好,在順境中保持清醒,在逆境中堅守希望,以平和之心面對生活的起伏,方能在這不完美的人生中,走出屬于自己的圓滿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