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春山初醒時,龍井茶便得了魂靈。晨霧漫過獅峰,露珠凝在雀舌般的芽尖,采茶女的指尖拂過葉脈,似在叩啟一扇封存了千年的碧玉門扉。
窗前一盞龍井,春水碧色,茶葉如青羽沉浮。杯口氤氳的霧氣里,浮動著半部近代文人的精神圖譜。
PART 1
徐志摩:茶香里的詩魂
1921年的康橋河畔,徐志摩常坐在學院茶室的藤椅上,看陽光在瓷器表面流淌成詩。他偏愛英式下午茶的儀式感,卻在氤氳水汽中想起故鄉硤石的龍井。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濟南號"飛機失事。在他隨身攜帶的遺物中,有一封未寄出的信箋,墨跡間隱約透出茶漬。
這是寫給凌叔華的最后文字:“前日在你處飲的獅峰龍井,至今齒頰留香。人生如茶,甘苦自知,唯愿君心似我心?!?/strong>
他雖未留下專門的茶詩,卻在《偶然》《再別康橋》等名篇中,將茶香化作意象的催化劑。“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那抹揮之不去的悵惘,恰似茶湯冷卻后的余韻,在時光中愈發悠長。
PART 2
魯迅的茶煙書影
“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保?/strong>不過要享這‘清?!紫缺仨氂泄し?,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濒斞冈凇逗炔琛?收入《準風月談》)這篇雜文中說的這段話,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規。
1928年夏,魯迅攜許廣平游西湖。行至清河坊,他徑直踏入翁隆盛茶莊的門檻。青石板路映著店門楣上“獅球”商標的銅光,檀木柜臺后,伙計將新焙的獅峰龍井傾入棉紙,焦香混著山野清氣漫溢開來。
“杭州舊書店書價高,茶葉卻比上海的好”。三十斤茶,四十銀元,他對同行友人章廷謙低語,指尖拂過茶粒的翠色鋒芒。樓外樓的宴席上,他啜一口龍井,茶湯澄澈如刃,剖開浮華,皆在茶煙中浮沉。
他的書案上,茶垢已與墨痕交融。每逢新茶上市,他必鄭重記入日記:“癸丑四月六日,購龍井半斤,銀元二枚?!边@賬本般的記錄,是茶人最樸素的虔誠。
PART 3
汪曾祺的龍井清話
“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strong>
初遇龍井,是1947年西湖的深春。那一杯“好茶”是在虎跑喝的龍井。
汪曾祺在散文《尋常茶話》中寫道——
真正的獅峰龍井雨前新芽,每蕾皆一旗一槍,泡在玻璃杯里,茶葉皆直立不倒,載浮載沉,茶色頗淡,但入口香濃,直透臟腑,真是好茶!只是太貴了。一杯茶,一塊大洋,比吃一頓飯還貴。
他曾在《人間茶話》中說自己“對茶實在是個外行”,然而他其實對茶卻頗有研究,甚至是特別喜愛。
汪曾祺離世前,他想喝口茶水,便和醫生“撒嬌”:“皇恩浩蕩,賞我一口喝的吧?!贬t生點頭答應,他便叫來小女兒,“給我來一杯碧綠透亮的龍井!”
龍井村的茶園年年新綠,虎跑的泉水依舊清冽。當指尖再次觸到溫熱的杯壁,杯中浮沉的何止是茶?
文人眷戀的從不止一盞飲饌,而是茶煙起時,靈魂得以棲居的片刻清明。
文中人物照片源自網絡
(來源:貢牌西湖龍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