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是講宏觀經濟的內容,可惜被河蟹了,可我真不清楚原因是什么。
我是很少寫宏觀內容文章的,因為我覺得通常來說,宏觀的東西對堅持長期主義的投資風格是沒什么屁用的,甚者就算是做宏觀對沖策略這些,其實也幫不了你什么。
但我也好生奇怪了,通脹也好,通縮也罷,為什么經濟學上的這些詞匯卻那么的敏感呢?但這都是在經濟社會上很正常的現象啊,或許我們不愿意經濟上出現通縮,也不愿意承認通脹,但事實上該來的還是會來,因為數據擺在那兒,大家都能看得懂。
就在昨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6月份的通貨膨脹數據,說實話,這個數據依然有點讓人破防,這個數據不光涉及到股市和樓市的大趨勢,也跟每個人的錢袋子有很大的關系。你聽我給你講完,你就知道真實情況到底怎么樣了。
最新的數據顯示,6月份的通貨膨脹同比上漲了0.1%,這意味著什么呢?我們要知道,從今年2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我們的通脹指數都是在零軸以下,換句話講,這4個月我們是進入到了事實上的通縮。而6月份這個數據0.1%,是在零軸以上了。那問題來了,由此我們是否就算已經打破通縮了嗎?
但關鍵的是,如果你看得足夠仔細的話,接下來還有一個數據,那就是6月份通脹數據環比5月份是負的0.1%,這是個什么概念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5月份的數據本來就不是很好,但是6月份的數據還沒5月份的數據好。這也說明通縮就像502膠水一樣,一旦粘上要想徹底洗掉是非常難的。
歷史的數據告訴我們,通脹周期里邊是大部分人的機會,而通縮周期是大部分中產返貧的殺器。
另外還有一個衡量工業品出廠價格的PPR更是令人意外,6月份的時候,PP同比跌幅高達負的3.6%,是最近12個月以來同比跌幅最大的。那這又是什么信號呢?我們要知道,PPR的背后往往代表的是工廠的盈利水平,如果PPR持續下降,那么從宏觀經濟的角度來去看,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是持續下降的,換句話說,當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很簡單,如果企業長期都不賺錢,那么企業最后就有可能發不出來工資,接下來企業該做什么不用我說了吧,換你是老板都會去做,裁員啊!
企業就發不出來工資,員工的工資也會越來越低。當員工工資越來越低的時候,消費也好不起來。而消費好不起來,那么企業就繼續賺不到錢。這就是一個難以解開的死循環。
那怎么樣才能夠趕走通縮呢?讓我們的經濟重新進入到復蘇的周期呢?其實啊,國家也一直在努力。目前印鈔機的轟鳴聲也是一刻都沒有停止。今年上半年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降息和降準的周期。另外,最高層的會議上,我們在十年之后再次罕見提到去產能。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在為對抗通縮而做的不懈努力,2025年,一方面是通縮死死糾纏揮之不去,另外一方面,是我們持續釋放各種大招來趕走通縮。那該如何讓你的財富安全度過這一段經濟周期呢?
首先,個人家庭而言,要堅決地去杠桿,保住你的現金流,這是抵抗通縮最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大多數人正在為自己經濟非理性繁榮時期,原本不配得到的財富和機會在買單,所以就都陷入了焦慮,所謂亂世出英雄,就是一個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它必定也會成就一些人,同時呢,也會犧牲犧牲掉一些人。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社會資源都會重新來分配,更加傾向于那些不依靠社會紅利,真正有能力的個人。
最后,千萬不可胡亂投資,投資生意也要慎之又慎。如果你有閑錢做長期投資,你應該把錢投入到能為你產生現金流的好資產上面去。
我在這里給你一個思路,通縮時代哪些資產仍然是賺錢的資產?你想想看,哪些東西是受通縮或通脹最小的呢?是不是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資源性的東西,順著這個思路去想,還有很多,它們經營收入很穩定,無論經濟是好是壞,經濟只要在運轉就離不開它們,同時這些行業里的公司基本都是高分紅,分紅一向都是很穩定,你投資這些股票資產就會得到穩定的現金流(股息)回報,別小看這一點點現金流的回報,它可能就是在通縮環境下,為你度過暫時困難做出的決定性貢獻。
那么,你覺得哪些才算是通縮時代下,不錯的,能給你帶來現金流(股息)的好資產呢?我們可以評論區一起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